美国财长贝森特面对镜头表示:中国是现代世界历史上没见过的国家,中国很独特!表明美国对付中国很吃力没有更好办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要理解贝森特的心情,不妨回顾一下历史。冷战时期,美国对付苏联,靠的是找到对方的死穴。苏联虽然军力强大,但经济基础薄弱,而且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联盟,内部裂痕明显。 美国用外部施压和内部瓦解的方式,最终让苏联分崩离析。后来,美国对付欧盟时,也靠军事威慑。欧盟经济再强大,但缺乏独立防卫能力,完全依赖美国安全保障,美国一句话,欧盟就得点头。 至于日本,美国通过广场协议,直接控制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节奏,使其三十年都未能完全复苏。 可是,轮到中国的时候,情况完全不一样。中国市场庞大,产业链完整,经济基础牢固。外部施压不仅没有把中国打倒,反而推动了自主研发和创新。 美国发动的关税战,本想限制中国出口,结果非但没成功,反而让美国内部农产品和消费市场受到影响。 科技领域也是如此,美国对半导体卡脖子,中国加大投入,很快实现了自给自足,有些领域甚至超过了美国预期。美国企业反而受到了损失。 不仅如此,中国的经济韧性和市场潜力也让美国很头疼。2024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8%,达到6.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5.9%。汽车出口更是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就超过200万辆。 像比亚迪这样的大企业,不仅在海外卖得好,还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匈牙利等地建厂,把生产线直接搬到海外。美国的制裁和关税对中国来说,反而像是促使中国开拓新路的催化剂。 民营企业在出口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占比达到64.9%,撑起了外贸的大半边天。中国不仅稳住传统市场,还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24年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长了9.6%。 跨境电商也持续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4.8%,集成电路出口增长17.4%,显示出中国经济在全球的韧性和潜力。总的来说,美国想通过经济制裁压制中国的老办法,几乎完全失效。 在军事方面,美国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中国的海军舰艇数量不断增加,先进战机和导弹装备层出不穷,福建舰航母编队战斗力接近美国福特级航母。 远程打击能力让美国的航母和战略资产面临更大风险,高超音速导弹、先进导弹技术和现代化防御体系,使美国原有的围堵策略难以奏效。美国以往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威慑,在中国面前显得效果有限。 核力量方面,中国发展稳健,但数量远低于美俄,仅约五百多枚,主要用于自卫和战略威慑,而不像美国那样将大量核弹头置于高度戒备状态。 中国的常规军事发展则十分扎实,海空力量不断提升,战术和训练体系成熟,这使得美国在区域军事对抗中无法随意施压。 同时,中国还与东盟国家在南海等地区进行联合巡逻,区域影响力逐步提升,美国孤立中国的策略难以实现。 不仅经济和军事让美国头疼,科技和金融领域同样难以应对。美国推行的芯片出口限制和科技制裁,反而逼迫中国自主研发。 中芯国际的28纳米芯片已经实现量产,华为的昇腾910B芯片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出色,和英伟达H20接近。 金融方面,中国建立了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已有109个国家使用,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占比突破8%。这种“不用美元”的趋势,让美国长期依赖的金融制裁手段逐渐失效。 外交上,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非洲、中东、拉美国家的经济联系,使美国在亚太和全球孤立中国的愿景难以实现。 美国想拉盟友围堵中国,却发现大家更愿意与中国做生意,不愿牺牲自身利益。这也使得美国在对华政策上陷入矛盾:一方面想保持竞争,另一方面又担心过度对抗会伤及自己。 归根结底,中国的独特性在于经济、科技、军事和外交的综合发展模式。中国不仅坚持独立自主发展,同时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在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合作。 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以及全民创新与市场韧性,使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让美国无法用传统冷战思路对付中国,也让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在现代世界历史上确实罕见。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独特”,不仅在于经济和军事的双重强大,更在于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坚持自主发展,同时灵活应对国际合作与竞争。 这种模式让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不慌不乱,反而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形成经济韧性、科技自主、军事稳健和外交主动的全面优势。美国在对华策略上感到困惑和焦虑,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性,让传统方法在21世纪的中国面前失效。 中国的发展之路显示出,真正有实力的国家,靠的不是外部施压,而是自我稳健和持续创新。中国的独特性,正在重新定义全球竞争的新规则。
新加坡媒体:中国似乎已经放弃和平解决中美矛盾的想法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3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