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余姚,女子看中一块翡翠,只需26.8万,她转手就卖了100多万,结果她刚收了定金,就被卖家告知,那块翡翠要268万,是新来的助理搞错了,少给了一个0,他们要撤销订单,不发货,这下女子不同意了,卖家不发货她就得赔100多万,她坚决要卖家发货。 2023年,周女士正坐在家里的客厅里刷直播。 她是这家珠宝商家杨某直播间的老熟客,平时就爱收藏翡翠,前前后后在杨某直播间买过百来万的货。 这天,她看到杨某开播,正兴致勃勃地介绍一块“满绿福瓜”翡翠吊坠。 杨某看起来很激动,连声说这块货“难得一见”,还特意喊周女士:“你来看看,我帮你找到了心仪的那块。” 周女士赶紧点开直播,屏幕里吊坠在灯光下闪着翠绿色光泽,色泽均匀、通透感极好,细看还能看到翡翠内部那种天然的水润感。 杨某在镜头前挥舞着吊坠,边说边形容它的稀有和收藏价值,“这货要大七位数,半个八位数,你们懂的。”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冲周女士眨眨眼,“给你谈了个好价钱。” 周女士心里一阵小激动,想着自己能抢到这块心仪的翡翠,手心微微出汗。 助理这时把购买链接挂上,周女士顺手点开,屏幕上显示价格:26.8万。 她愣住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价格比她预想的低了一大截。 周女士起手机快速私信助理确认:“是不是搞错了,这价格没问题吗?” 助理很快回复:“没错,就是这个价,您放心下单。” 周女士心里一阵小激动,她看着屏幕里闪亮的翡翠吊坠,想着手慢就可能被别人抢走,毫不犹豫地点击付款。 支付完成的提示音响起,她才长舒了一口气,嘴角带着一丝笑意,心里想着:“终于拿下了这块心仪的翡翠。” 周女士一高兴,就把翡翠图片发给朋友陆某看。 陆某一眼就中意,当场敲定130万买下。 第二天,两人签了买卖合同,约定7月底交货,陆某先付定金,余款分期打款。 周女士心里暗自盘算,这一转手就能赚上百来万,简直捡了大便宜。 可好景不长,4月3号晚上,杨某突然联系她,语气急得不行:“周姐,实在对不起,那翡翠标价是错的!” 杨某解释说,新助理把268万少写了一个0,才标成26.8万,这算工作失误,希望周女士取消订单,他们可以道歉赔礼。 周女士当场傻了:“我都跟别人签好合同了,你不发货我怎么办?” 她心里一阵紧张,要是交不出货,不仅要双倍返还定金,还得赔朋友损失,算下来可能有100多万。 杨某态度也很坚决,说差价200多万,小店根本承担不起,只能撤销订单。 杨某为了挽回局面,4月2号在直播间公开道歉,还寄了一个两万多的檀香摆件赔礼,但周女士拒收了。 她说:“我不是自己要戴,是许给朋友的,现在交不出货,不光要赔钱,还得丢信誉。” 周女士强调,下单前特意确认过价格,现在出了问题不能算她责任。 双方协商不成,矛盾彻底激化。 杨某先起诉,说自己属于“重大误解”,要求撤销合同。 周女士也没让步,直接反诉,索赔各项损失152万多,因为她已经赔给陆某159万才算了事。 案件焦点主要有两点:一是标价错误能不能算“重大误解”,二是周女士的损失该赔多少。 杨某怀疑周女士的转卖合同可能补签过,因为店家4月2号就告知价格错了,但周女士4月1号签了合同,约定5月1号交定金,这时间顺序让他觉得不合理。 不过法院查明,没有证据显示合同是伪造的,只能认定是真实有效的。 2025年8月,一审判决出来了。 法院一方面认可杨某的撤销请求,认为店家在下单三天内就提异议,加上转卖价130万远高于26.8万,确实属于“重大误解”,可以撤销合同。 另一方面,也认定标价错误是商家的责任,要赔周女士实际损失。 最终算下来,周女士定金损失、利息、律师费加合理预期收益,一共49万多,加上后续利息,总额超过50万。 至于她主张的103万预期利润,法院没支持,认为这是商家签合同时无法预见的。 判决出来后,双方都不太满意。 杨某觉得50万对小店来说已经够亏了,提了上诉。 周女士虽然拿到赔偿,但比她赔给陆某的159万还是亏了不少。 而那个出错的助理,被罚1000元后主动辞职,涉案翡翠也早就被原买家卖掉,无法再鉴定。 这事在网上一传开,网友们吵翻了。 有人说商家标价错就得认,26.8万卖了就得认栽。 也有人觉得周女士转卖赚差价太急,有点钻空子的嫌疑。 但无论如何,这件事给大家提了个醒:商家标价要仔细,消费者下单也得留心,否则这“天上掉馅饼”,很可能砸到自己脚上。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闪电新闻
2023年,浙江余姚,女子看中一块翡翠,只需26.8万,她转手就卖了100多万,
霁雾阙任
2025-09-24 18:54: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