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法币的崩溃,从硬通货到废纸! 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初衷是集中力量抗战。这张新纸币曾是“硬通货”,1元能买30斤大米。但随着抗战军费激增,当局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开动印钞机。 到了末期,钞票如潮水,物价坐火箭,世界货币史上荒诞的一幕上演,人们上街不是带钱包,而是用麻袋、自行车甚至黄包车来装钱。工资以“亿”计,却可能买不了一盒火柴,财富在瞬息间蒸发。 1948年,为挽回败局,“政府”推出“金圆券”,以1:300万的比率收兑法币。但这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抢救,在继续疯狂印钞下,金圆券以更快的速度沦为废纸,彻底压垮了民心。
郑丽文援兵到了?卓伯源喊话郝龙斌让位!卓伯源这人挺有意思明明自己也六十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