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国民党上将刘峙带着姨太太黄佩芬及儿女来到香港,靠着敛取的钱财,

脚步丈量远方 2025-09-27 07:45:54

1949年10月,国民党上将刘峙带着姨太太黄佩芬及儿女来到香港,靠着敛取的钱财,刘峙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但好景不长,他的好日子到头了。 1949年10月的香港,国民党上将刘峙,带着他年轻貌美的三姨太黄佩芬和几个儿女,住进了九龙塘的一处豪宅。靠着前半生搜刮来的金条和房契,这位昔日的“徐州剿总”总司令官,过上了一段纸醉金迷的日子。 刘峙能攒下这般家底,早有门道。他是蒋介石倚重的“八大金刚”之一,黄埔建校时就当了战术教官,北伐时靠冲锋陷阵和绝对服从站稳脚跟。 后来主政河南、坐镇郑州,把敛财的事全交给家人打理,搞工程、批物资、甚至在海州经营私盐生意,硬生生攒下五百万大洋的身家。黄佩芬是他的三姨太,北平师范毕业,识文断字又懂管家,刘峙逃到香港后,便把家中大小开销都交她掌管。 那段日子,他彻底忘了淮海战役的惨败——正是他强令黄百韬等待44军撤退,耽搁两天给了解放军合围机会,才葬送了几十万大军——每日带着黄佩芬出入舞厅,对金条的消耗从不过问。 麻烦很快找上门。不少逃到香港的旧部过得捉襟见肘,见刘峙挥金如土,心里的怨气越积越重。 有人摸清他的行踪,在舞厅外截住他,直言“你搜刮的钱财里本就有我们的份”,逼着他拿钱“补偿”。刘峙一辈子怕硬,看着昔日部下凶神恶煞的模样,只能咬着牙拿出一大笔金条,才算打发过去。 这笔钱刚送出去,台湾那边又传来坏消息。刘峙逃到香港时,找了“治糖尿病”的借口没敢赴台,他太清楚淮海战役的账蒋介石还没算。蒋介石“复职”后,他赶紧发贺电表忠心,盼着能被召回。 可蒋介石只记得他的败绩,反倒以“滞港久不归队”为由,撤了他仅存的“战略顾问”虚职,连象征性的薪水都停了。刘峙拿着电报手都在抖,嘴里反复念叨“国家不需要我了”,整个人垮了大半。 香港待不下去了。1950年9月,刘峙带着黄佩芬和孩子登上了去新加坡的轮船。船刚靠岸,行李就被土匪洗劫一空,值钱的细软丢了大半。 他不敢停留,又转道去印尼,过海关时被认作“肥羊”,边检拿着他的假护照百般刁难,逼着他再掏一笔钱才放行。一路颠簸下来,家底已经去了大半。 雅加达的日子更难熬。物价高得吓人,刘峙试着用剩下的钱做生意,可他根本不是这块料,很快赔了个精光。 一家人从旅馆搬到出租屋,最后实在撑不住,只能搬到百公里外的茂物,那里房租便宜不少。 黄佩芬没办法,放下官太太身段,凭着北平师范的文凭在当地华文学校找了份教职,微薄的薪水成了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 没过多久,黄佩芬要回香港处理家事,怕丢了工作,就跟校长举荐刘峙代课。校长起初犹豫,可没想到这位前上将讲《岳飞传》头头是道,画地理图更是精准,学生们都爱听他的课。 就这么着,昔日指挥几十万大军的“剿总”司令,成了教汉语、历史的小学教员,每天穿着洗得发白的白衬衫,备课到深夜,倒也过得安稳了些。 安稳日子没持续多久。1952年春天,印尼一家华文报纸登了篇署名“刘峙”的文章,字里行间全是对国民党的指责。 刘峙吓得浑身冒冷汗,他太清楚蒋介石的脾气,这事要是传开,性命难保。他连夜写了辟谣信登报,可这一澄清反倒露了行踪——没人想到,这个小学教员竟是国民党上将。 消息传到台湾,蒋介石气得拍了桌子。他骂刘峙丢尽了国军的脸,更怕他被对岸争取,赶紧让人捎信,催他“尽快回台”。 刘峙接到信激动得睡不着,当即收拾行李,拿着蒋介石寄来的旅费和入台证,在1953年11月飞回了台湾。 刚进“总统府”,蒋介石的骂声就劈头盖脸而来,他低着头只敢应“是我无能”,连大气都不敢喘。 半个月后,刘峙拿到了“总统府国策顾问”的任命书,虽说没实权,待遇却足够体面。他从此闭门不出,每日读书写字,偶尔坐在院子里哼几句戏词,再也不提当年的风光。 1971年,这位从“福将”跌成“猪将”的上将病逝,终年七十九岁。 刘峙的一生,藏着太多荒唐。靠着忠心爬上高位,却因无能葬送大军;搜刮民脂民膏过奢靡日子,最终落得四处逃亡;昔日上将沦为小学教员,终究还是靠蒋介石给的闲职终老。 他的落魄从不是偶然,而是贪婪与无能结出的必然果实,更是一个时代落幕的缩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脚步丈量远方

脚步丈量远方

脚步丈量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