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脸吗?美媒突然公开放话,昭告全球:“如果中国不偿还100年前的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中国的钱。”言外之意,就是想赖账! “这事要是换成别人,恐怕都得气笑了吧?”美国这话里话外透着一股耍赖的味道,等于就是在宣告:自己可以无视诚信,只要对自己不利就可以翻旧账、赖账。 所谓的“100年前的债务”,指的是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国因列强入侵和战争赔款,被迫发行的一些外债。当时的政府为了筹集资金,签下了大量对国家极其不平等的借款合同。这些债务在后来的战乱中大多早已中断,也有部分因为政权更迭而不了了之。 从法律和国际关系角度来看,这类百年前的债务,早已没有实际执行意义。世界上任何一个正常国家,都不会真的去要求新政府为前朝的屈辱债单买单。 但讽刺的是,美国在债务问题上从来不缺“选择性记忆”。 在近现代历史中,中国并非欠美国最多的国家,相反,美国还欠着中国大笔资金。比如二战期间,中国作为盟友,提供了大量物资和支持,而战后美国在赔偿与善后中,并没有完全兑现承诺。 如今,美国媒体却拿“百年旧账”来说事,这种逻辑无非是为了转移视线,掩盖当前自身的财政困境。 当今国际社会的规则建立在契约精神和信用基础之上,一个国家如果公然“赖账”,不但会伤害与他国的关系,更会让自己失去道义上的支持。 而且很多观察人士指出,美国的言论更像是政治表态,而不是法律诉求。或许真正的目的在于施压,借着所谓“百年旧账”来打舆论战,制造一种“中国欠债不还”的印象。 然而,这种做法注定难以奏效。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强调契约精神,对外债务也一贯坚持清偿和合理处理。相反,美国不断通过债务上限僵局、财政赤字扩张来维持国内运转,却屡屡拖延和赖账。两相对比,谁更讲信用,全球投资者心里一清二楚。 对中国而言,没有必要被这种言论左右。所谓百年旧债,既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现实价值。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在国际上进一步树立诚信形象,稳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 说到底,债务问题不是一句口号能解决的。一个国家要想在全球立足,必须靠真实的信用和持续的责任感。美国若真想把旧账翻出来,不妨先看看自己欠下的天量国债能否偿还。毕竟在金融世界里,信誉是最贵的资产,一旦失去,再多的霸权也无法挽回。 这场舆论战,看似是关于债务的口角,本质上却是关于国际信誉的较量。中国不会因为虚张声势就动摇,美国也无法靠“赖账”维持霸主地位。 未来,谁更能坚守诚信,谁才可能赢得世界的尊重。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这位美国籍的中国媳妇说得真好,我听了才知道,我生在中国,本身就值700万人民币啊
【18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