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褚时健的掌上明珠褚映群被洛阳警方带走,4个月后,褚映群在狱中自杀身亡。褚时健得知女儿死亡的消息后,当着律师的面嚎啕大哭。 那段日子,褚时健的头发一夜之间全白了。他一个人坐在看守所的角落里,手里捏着女儿留下的那封皱巴巴的遗书,反反复复地看。窗外是云南特有的浓雾,就像他此刻的心情,化不开的压抑。妻子马静芬当时也关在洛阳监狱,听到女儿的消息后,整个人垮了,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这个家,说散就散了。 很多人不明白,一个曾经把玉溪卷烟厂做到亚洲第一的企业家,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褚时健在红塔的时候,心里装的都是怎么把烟厂搞好。他跑到田埂上教烟农种叶子,在车间里盯着机器改造,半夜还在算账本。那会儿红塔山香烟火遍全国,一年交的税抵得上某些省份的财政收入。可他自己呢,干了十八年,总共拿到手的工资还不到一百万,比不上后来接任者一年的收入。这事儿搁谁身上,心里能没点疙瘩?不是要为他开脱,而是那个年代的国企老板,确实活在一种别扭的规则里。贡献和回报,像两条永远拧不着的平行线。 判了无期徒刑,进了监狱,褚时健反而安静下来。糖尿病折腾得他够呛,腿脚浮肿,眼睛看东西都模糊。但74岁保外就医,他没选择在家养老,直接拉着老伴上了哀牢山。面对那片2400亩的荒山,石头比土多,杂草长得比人高。当地农民直摇头,说这地方鸟都不来拉屎。褚时健却拿着锄头,一锹一锹地挖坑。他种橙子像个科学家,拿着本子记数据,酸甜度、土壤pH值,反复试验。头几年橙树苗死了一片又一片,他晚上急得睡不着,打着电筒翻农业书找原因。 橙子种出来了,怎么卖又成了难题。老太太马静芬这时候显出本事了,七十多岁的人,拉着横幅去展销会,上面就写“褚时健种的冰糖橙”。褚时健开始觉得不合适,怕人说他拿过去的名声炒作。可马静芬认死理,橙子是好橙子,为什么不能让人知道是谁种的?后来“褚橙”的名字就这么传开了,本来生活网把它包装成“励志橙”,一箱一箱卖到北京、上海。消费者买账,不是同情,是橙子确实甜,品质硬。 读到褚时健晚年的照片,他穿着旧T恤,趿拉着拖鞋在果园里走,背影挺得笔直。我在想,这个人最厉害的地方,不是他创造了多少财富,而是他一次次被命运撂倒后,还能拍拍土站起来。种橙子的时候,他快八十了,完全有理由歇着。可他偏不,说闲着反而病痛多,干活人才有精神头。这种劲头,比任何商学院案例都更能打动普通人。 不过,褚时健的故事也留下一些问号。他走之后,褚橙的担子交给了儿子褚一斌和外孙女婿李亚鑫,两家公司暗地里较劲。一个品牌做大之后,家族内部怎么平衡利益,怎么保证品质不下滑,这都是考验。褚时健自己说过,担心后代光会卖不会种,亏了股民。这或许也是很多中国家族企业的缩影,创始人光环太强,接班的人压力山大。 褚时健91岁去世那天,哀牢山的橙树正开着花。他这一生,像极了他种的橙子:外表朴实,内里却饱含酸甜复杂的滋味。老百姓记得他,不是因为他是烟王或橙王,而是他让我们看到,人这一辈子,可以摔得很重,但照样能爬起来走很远。
1995年,褚时健的掌上明珠褚映群被洛阳警方带走,4个月后,褚映群在狱中自杀身亡
海边观潮客
2025-09-27 13:45:56
0
阅读:1290
不拔尖但肯定没垫底
狱中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