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上海胜利后,我党准备清算青帮老大。助手问陈老总:“还有个叫顾竹轩的怎

苏柒小文 2025-09-28 00:03:02

1949年,上海胜利后,我党准备清算青帮老大。助手问陈老总:“还有个叫顾竹轩的怎么处理?”没想到,陈老总摇摇头说:“这位大亨不能动!” 你以为顾竹轩和黄金荣、杜月笙是一路人?差远了。这位被上海人叫“顾四老板”的青帮大亨,裤脚管上总沾着点泥——他是从苏北盐城逃荒来的穷小子,刚到上海时,拉了整整八年黄包车。 别人进青帮是为了抢地盘、收保护费,顾竹轩不一样。他凭着一股狠劲在码头站稳脚,后来开戏院、办工厂,却从没忘过底层人的苦。拉黄包车的兄弟被流氓欺负,他撸起袖子就去理论;邻居家孩子没钱看病,他随手就塞钱,从不让人还。 抗战那几年,上海成了孤岛,顾竹轩的“天蟾舞台”成了秘密据点。地下党要传递情报,他就让演员把纸条塞在戏服里;进步学生被日本人追,他直接把人藏进戏院的道具间,自己顶着风险在门口应付搜查。 有次日本人找上门,说要他的戏院演亲日戏,还威胁不配合就封门。顾竹轩把茶碗往桌上一墩,硬邦邦地说:“我顾四是中国人,这戏台子只演中国人的戏!”后来戏院真被封了,他宁愿变卖家产贴补员工,也没向日本人低头。 反观黄金荣,躲在大世界里收着赌场的份子钱;杜月笙早带着细软去了香港。顾竹轩却守着上海,不仅没跟着反动派跑,还偷偷给解放区送过药品——这些事,我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早记在了本子上,陈老总心里门儿清。 助手当时还纳闷,青帮大佬哪有干净的?陈老总指着桌上的材料笑了:“你看看他的家底,除了戏院和几间老房子,剩下的钱要么捐给了抗战,要么帮了穷人。这样的人,清算他,老百姓不答应。” 顾竹轩后来也确实没让人失望。上海解放后,他主动把戏院交给国家,自己当起了普通管理员,每天早早到戏院打扫卫生,和员工一起搬道具。有人问他,放着大亨不当图啥?他搓着手笑:“现在老百姓能安稳过日子,比啥都强。” 他这辈子,身上有青帮的江湖气,更有中国人的骨气。不像有些大亨把“义气”挂嘴边,却干着损人利己的事,顾竹轩的“义”,是对国家的忠,对百姓的善。陈老总说“不能动”,动的是对好人的公道,伤的是民心。 后来有人写上海青帮史,特意给顾竹轩留了一章,里面没提他的地盘多大、钱赚多少,只写了他拉黄包车时帮人推车,抗战时守着戏台子不演汉奸戏,解放后撸起袖子当管理员的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解放前上海 外滩杜月笙

0 阅读:0
苏柒小文

苏柒小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