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会直接把俄罗斯那么大的市场拱手让给中国?其实西方本来打算把俄罗斯彻底困死,让市场归他们、政权归他们、土地也归他们,西方从没想过放弃俄罗斯市场,他们只是高估了自己实力,结果把事情玩脱了。 欧美一开始的剧本是这样的:先通过SWIFT系统把俄罗斯的金融命脉给掐了,冻结它3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让俄罗斯银行系统直接瘫痪;再禁止进口俄罗斯的能源,让欧洲彻底摆脱对俄依赖,同时让俄罗斯失去主要收入来源。 欧美一开始的想法满是霸权味儿,觉得自己想咋样就咋样。他们先打算用SWIFT系统掐断俄罗斯的金融路子,把3500亿美元外汇储备冻得死死的,让俄罗斯银行直接瘫掉。 可他们忘了,俄罗斯从2014年开始就防着这手了——早就自己搞了个“俄版SWIFT”,叫SPFS的金融传输系统,还弄了个米尔支付体系当备份。 后来真有部分俄银行被踢出SWIFT,这些本土系统马上就接了国内结算的活儿,而且之前就有331家中国、白俄罗斯的金融机构先连上了SPFS,所以就算部分银行被踢出去,跨境交易该咋走还咋走。 紧接着,冻外汇储备这招也没达到预想效果。俄罗斯央行早就在冲突前调整了储备结构,早把手里美元资产的比例压到了10.9%,反倒把黄金、欧元、人民币这些非美元资产的比例提上去,单黄金就占了21.7%。 就因为提前做了准备,3500亿美元被冻也只影响到一部分资产,没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更关键的是,欧美这么干让全世界对美元、欧元都没那么信了,连《金融时报》都直说,这种做法让中国这些国家担心自己的储备资产不安全,直接加快了不用美元欧元结算的进度。 然后是能源禁令,这下直接把欧洲自己套住了。欧美本来想靠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既让欧洲不再依赖俄罗斯,又断了俄罗斯的主要收入。 可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早都刻进骨子里了,像匈牙利,跟俄气签的长期供气合同根本没法随便撕,连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都没被列进制裁名单——毕竟欧洲还得靠它付钱买气。 就因为这种矛盾,禁令一直有漏洞,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接着给能源交易做支付通道,欧洲压根没彻底跟俄罗斯的能源断了联系。 这边欧洲犹豫着,俄罗斯直接把能源出口的重心转到了东方,中国成了最大的接盘方。2024年的数据摆着呢,中俄贸易额都涨到2448亿美元了,中国都连续15年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 俄罗斯对欧洲出口能源的份额越来越少,跟中国的能源合作却越走越近,原油、天然气要么走管道要么走海运,不断往中国运,正好填上欧洲留下的市场空缺。 不光是中国,印度这些“全球南方”国家也猛增俄油进口,2024年前11个月,印度每天都要从俄罗斯买176.4万桶原油,占它总进口量的36%。就这么着,俄罗斯2022年的能源出口额反倒冲到了3837.3亿美元,比前一年涨了57.4%。 与此同时,好多欧美企业被制裁政策绑着,只能从俄罗斯市场撤出来,这就给中国企业腾出了大片空间。他们之前做的汽车、机电设备、日常消费品这些领域的生意,空缺很快就被中国企业填上了。 中俄贸易的结构也跟着变了,俄罗斯从中国买的机电设备,占比从以前的11.7%一下涨到56.1%,大豆、牛肉这些农产品贸易每年也涨20%多,现在俄罗斯都成了中国第三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 而且这不是短期的,现在中俄做生意95%都用自己的货币结算,贸易稳定性越来越强,2024年中俄贸易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比例快到45%了,反观欧美,在俄外贸里的占比从50%直接掉到20%左右。 更雪上加霜的是,欧美自己的经济状况也不好,这让他们丢市场的速度更快了。能源禁令一搞,欧洲能源价格直接飙上去,工业成本跟着猛涨,好多制造企业没了竞争力,根本没力气维持在俄罗斯的业务。 像德国莱茵金属这种军工企业,因为国防开支多了股价涨得厉害,但更多做民用工业的企业,都在能源危机里熬着呢。自己内部都顾不过来,欧美企业自然没底气跟中国企业竞争,等中国企业带着适合俄罗斯市场的产品、灵活的结算方式进去,他们根本没法抗衡。 回头看整个过程,欧美每一步都在给中国铺路。他们高估了SWIFT制裁的威力,没料到俄罗斯早有替代系统;低估了欧洲对俄能源的依赖,禁令反倒坑了自己;看错了俄罗斯经济的抗压力,还没把中国这个替代合作伙伴当回事。 这些错判堆到一块儿,本来欧美以为稳拿的俄罗斯市场,最后反倒成了中国企业的天下,他们也只能看着这块肥肉被别人拿走。
德国垮了,法国崩了,英国也开始游行了!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俄罗斯为什么仍然很稳?一
【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