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黑格尔说:“没事不要讲话,讲话只有三个目的。一是让别人高兴,否则就保持沉默。二是能传递价值,推动他人干活。三是带来利益,否则干脆保持沉默,独自思考。” 黑格尔1770年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那时候欧洲正闹腾着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的火苗子四处窜。他家是公国官员,家里管得严,从小就练就了严谨作风。1788年进图宾根大学神学院念书,和后来成名的荷尔德林、谢林一块儿钻研康德那套哲学,琢磨精神怎么通过矛盾往前拱。毕业后没当牧师,去伯尔尼和法兰克福给人教书,边干活边啃古希腊书和时事,渐渐摸出门道:历史不是乱七八糟的堆砌,而是理性一步步展开。 1801年到耶拿大学当讲师,正赶上拿破仑军队打过来,他亲眼瞧见耶拿战役,感慨世界历史就在眼前晃荡。1807年出了《精神现象学》,书里说精神通过冲突认识自己,言语就是这过程中的工具,能把抽象想法变成大家能聊的实事儿。接着1808年去纽伦堡当学校校长,管事儿的同时教逻辑和形而上学,学生们学着怎么严谨表达。1816年《逻辑学》面世,讲概念通过否定推进真理。1818年到柏林大学教书,课堂爆满,他推动普鲁士教育改革,强调辩证讨论。 黑格尔把言语看成精神外化的手段,能激发理性辩论,帮社会往前走。在他眼里,历史是理性的进程,言语连起主观和客观。1831年11月14日,他因霍乱走人,61岁。他的想法影响大,从马克思到后来的思想家,都从中拿营养。这句关于言语的箴言,虽是后世流传,却抓住了他沟通本质的点:闲聊没用,沉默护着智慧;说对了,就能服务大局。 这话说白了,就是别瞎张嘴,得有目的。拿个菜市场的例子说事儿。那天早上,市场人头攒动,一个妇女买白菜,给摊主五块钱,摊主报两块五。她走两步,发现找零不对劲儿,多收了三块。她没急眼,回身把钱摊桌上,轻声说账好像有点偏差,给五元,两块五的货,找零该两块五,怎么多出三块影子。摊主一核对,脸红了,赶紧补钱。周围人听了,都乐了,有人说这大姐嘴甜心眼好。摊主也挠挠头,继续干活,整个摊位气儿就松快了。 这事儿小,可见言语的分量。妇女没硬怼,而是用家常话点破,摊主认账痛快,邻居们也跟着和气。搁在我们单位,要是数据算岔了,直来直去指责,容易伤和气;换成带点比喻的提醒,大家一笑置之,任务照推。这不光化解了小疙瘩,还拉近了同志间距离。黑格尔的三条准绳,第一条让别人高兴,就在这儿:说事儿得顾着人情味儿,不然闭嘴最好。 第二条,传递价值,推动干活。这得像老农种地,先看土质选种子。言语不是空炮,得带干货。在支部会上,谈问题不绕弯子,直奔实际,指出路子,大家听了就知道怎么动弹。比方讨论工作计划,有人数据不对,提醒时结合经验说,这数字一调,整个方案就稳了。推动他人干活,就靠这价值感。黑格尔哲学里,言语帮精神超越局限,在我们集体里,就是帮着大家齐心协力往前冲。 第三条,带来利益。长远说,一句鼓励,就能点燃积极性,避免小矛盾放大。单位里,抢功的爱大嗓门,真干实事的往往低调。黑格尔讲的多言数穷,和老子《道德经》里那味儿一样,水面浮萍闹腾,水下沉石稳当。言语得有杆秤,嘴上带尺,心里算账。修炼这本事,就像揉面团,太硬伤人,太软没劲儿,不软不硬才能出好结果。 回想那菜市场一幕,妇女的提醒不光补了钱,还让摊主长记性,下回称重仔细。摊主补钱后,市场继续转,大家买菜卖菜,没耽搁工夫。这就是利益:小事儿办顺,大局不乱。生活中,多用这法子,少些无谓争执,集体力量就大了。黑格尔的箴言,虽是老话,却总有新味儿,提醒我们开口前多想想效用。
哲学家黑格尔说:“没事不要讲话,讲话只有三个目的。一是让别人高兴,否则就保持沉默
蕊蕊聊过去
2025-09-28 14:45:20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