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二战冲锋枪,2025年拍出28750美元天价,是德制MP40的两倍还多。 凭什么? 就凭它当年“太好了”,好到成了自家军队的拖油瓶。 这就是意大利的贝雷塔M1938,工艺被誉为“瑞士钟表级”,零件公差小于0.05毫米,精致得像件艺术品。 但代价是,当德国用冲压件咣咣咣造出近百万支MP40时,它7年才憋出5万支,产量比是惨淡的1:19。在绞肉机般的战场,这种“完美”毫无意义,数量才是正义。 更有意思的是,这“精致病”似乎会遗传。 它的后辈AR70步枪,技术亮眼,结果连意大利陆军自己都砍掉订单,转投德法联合项目。 从战场炮灰到收藏界的“蓝血贵族”,M1938用身价反转证明: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极致的性能,往往打不过“刚刚好”的成本和海量的复制。 这事儿,是不是也戳中了不少企业甚至个人的痛点?
沉寂35年,苏联航母预警机的未竟绝唱雅克-44,竟在2025年意外“复活”了!
【52评论】【47点赞】
武寒旭
过于精密则可靠性下降?
给爷死 回复 09-29 06:32
活动部件之间的公差配合在常温状态下肯定是越精密越好,但枪械不一样,因为连续射击后会发热,内部高温膨胀,外部常温未膨胀,动作时候不就卡住了?可靠性不就降低了吗?
理趣童韵
皮实,耐用,便宜,好维修,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