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手段果然狠辣,174:1压倒性优势改变韩国历史,在韩国兴风作浪78年的检察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29 11:50:49

李在明手段果然狠辣,174:1压倒性优势改变韩国历史,在韩国兴风作浪78年的检察厅,终于在他一手谋划下轰然倒塌。   这检察厅可不是一般的机构,从1948年韩国建国起就存在,算到现在正好78年,它的权力大到能左右政局,韩国人早就有句话,“总统任期有限,检察厅权力无限”,这话一点儿不夸张。   它手握侦查与公诉的双重权力,连“检察同一体”的内部规则都成了权力保护伞,上命下从的机制让整个系统变成封闭的权力王国,历任总统在它面前都成了“任期制靶子”。   2009年的朴渊次门事件里,检察厅仅凭制鞋企业老板的口供,就将卸任总统卢武铉全家拖入调查,从夫人权良淑到儿子卢建昊,再到侄女婿延哲浩,层层传唤围堵,最终把以清廉自居的前总统逼到跳崖自杀,事后却只拿出“640万美元涉案金额”的模糊结论,连直接证据都没能公示。   这种“先定罪后找证据”的操作,在它78年历史里不是特例,2025年全州地方检察厅还以“受贿2.17亿韩元”为由起诉前总统文在寅,即便拿不出其直接参与的证据,照样把他女儿的酒驾案与女婿的职场问题捆绑调查,把司法程序玩成了政治工具。   检察厅的权力早已渗透到社会肌理,2006年韩国开发研究院的调查就显示,民众对它的信任度仅4.2分,在10分制里连及格线都摸不到,比国会的3分只高了一点,甚至低于对陌生人的信任度。   更讽刺的是,在关于公共机构的感情词汇调查中,“羞耻感”在检察厅相关评价里占比12.1%,是所有机关里最高的,可见韩国人对它的厌恶早成共识。   可即便民怨沸腾,此前几任总统的改革都成了笑话,李明博时期想拆分侦查权,结果只给警察厅添了些无关痛痒的权限,检察厅的中央调查部依旧手握生杀大权,该查谁、怎么查全由自己说了算。   李在明的厉害之处,在于精准踩中了民意的爆点,还摸清了权力博弈的要害。   他上台后没有急着动刀,反而先联合进步政党收集检察厅滥用权力的实证,从朴渊次门的旧案卷宗到文在寅被调查的程序漏洞,连基层检察官收受贿赂干预企业并购的小事都一一核实。   等到国会审议《政府组织法》修正案时,国民力量党搞“冗长辩论”拖延时间,他直接亮出1500多份民众控诉材料,联合其他政党用席位优势强行推进投票。   174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与其说是投票,不如说是对78年积怨的总清算。   这招“以民意为刀”确实狠辣,毕竟连检察厅自己都清楚,2025年报考人数暴跌的背后,是年轻人对“司法公务员”身份的彻底失望。   此前一年还有1.2万人挤破头报考,录取率仅0.7%,改革消息一出,不少备考生直接撕了真题卷,街头民调里30岁以下群体对改革的支持率高达68%,比40岁以上群体足足高出26个百分点。   法案的内容更是精准戳中检察厅的死穴,直接撤销这个存在78年的机构,把侦查权划给行政安全部下属的“重大犯罪调查厅”,公诉权交给法务部的“起诉厅”,等于硬生生把它的“左右手”掰到了不同部门。   更关键的是废除了“检察同一体”条款,今后检察官再想靠上级指令搞政治清算,根本没有制度依据。   这种拆分不是表面功夫,过渡期还没结束,原检察厅中央调查部的72名核心检察官就主动辞职,毕竟没了权力加持,他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对企业高管颐指气使,更没法把总统亲属当成调查突破口。   现在再看“总统任期有限,检察厅权力无限”的老话,多少有些讽刺。李在明这174:1的投票结果,与其说是他手段狠辣,不如说是检察厅自己把路走绝了。   78年里靠权力打压异己,把司法变成政治斗争的武器,到头来连最想挤进这个体系的年轻人都选择放弃,这样的机构倒掉,不过是迟早的事。   改革推行后,韩国街头的抗议标语少了一半,曾经被检察厅调查过的中小企业主终于敢公开谈论遭遇,那些藏在卷宗里的冤假错案也开始进入重审程序,这或许就是这场压倒性胜利最实在的意义。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