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前一声巨响,永定门城楼轰然倒塌,2005年它又重新矗立在那里,成为北京中轴线最南端的起点,这座城门的命运,浓缩了一座古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得失与思考。[无辜笑] 走过今天的永定门,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一座普通的仿古建筑,但真实的故事远比表面看到的复杂,它曾是北京外城七门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整条中轴线的起始点,这条线一路向北穿过正阳门、天安门、故宫,直达钟鼓楼。 永定门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那时北京城正面临蒙古俺答汗的军事威胁,大批百姓涌入城内避难,原有的城墙已经容纳不下,为了扩大防御范围,同时保护天坛、先农坛等重要建筑,朝廷决定修建外城。 但钱不够用,内阁首辅严嵩建议只修南面的城墙,东西两侧各延伸一小段就算了,于是北京变成了独特的“凸”字形布局,永定门就坐落在这个“凸”字的最底端,刚建成时连瓮城和箭楼都没钱修,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补齐全套防御设施。 1900年八国联军为了把铁路修进城里,直接炸毁了永定门西侧的城墙,后来慈禧和光绪从西安逃难回京,也是坐火车到马家堡,再从永定门进城,这扇古老的城门见证了太多屈辱时刻。 1949年2月3日,解放军从永定门入城,沿着中轴线一路向北,这座城门第一次迎来了真正的和平,但好景不长上世纪50年代的城市改造中,古城墙被视为发展障碍。 1950年永定门瓮城被拆除,1957年城楼和箭楼也以“妨碍交通”的理由被定为危楼,彻底拆掉,那个年代拆城墙修马路被认为是现代化的标志。 这一拆就是48年,直到2004年在学者和市民的呼吁下,北京决定重建永定门城楼,工程队找到了1937年的实测图纸和1957年拆除时的结构图,严格按照原样复建。 为了恢复原有的承重结构,专门从非洲购买了12根巨型铁力木,每根直径半米,重达13吨,更神奇的是,施工期间居然在先农坛找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的原版石匾,“永定门”三个字保存完好,现在就镶嵌在新城楼上。 2005年9月永定门重新开门迎客,从这里北望,沿着御道可以直接看到正阳门,整个老北京的格局一览无余,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永定门作为南起点功不可没。 今天的永定门虽然是复建的,但用料和工艺都严格按照古法,那些非洲铁力木和明代石匾,让它既是全新的建筑,又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记忆。 从拆除到重建,永定门的命运折射出一座城市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变化,50年代急于现代化时毫不犹豫地拆掉,新世纪又花大力气复建回来,这种变化背后,是人们对城市记忆价值认识的转变。 网友们感慨万千: “当年说拆就拆,现在说建就建,真是时代变了,观念也进步了!” “老北京城的底蕴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消失又一点一点找回来的,支持复建!” “拆了建,建了修,历史建筑的保护真的需要长远眼光,不能再走弯路了。” “永定门一复建,中轴线才算完整,这才是老北京的味道!” “可惜原来的砖瓦早就没了,现在再建也只能算是个‘仿品’,意义大于实际吧。” “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从来就不该是对立的,希望以后别再犯同样的错误。” “从被拆到复建,48年过去了,代价太大了……希望后人别骂我们这代人没文化。” 你怎么看永定门的复建,你觉得复建后的古建筑能代替原来的历史价值吗? 官方信源:北京市文物局
俄军成功扭转了红军城以北的局势。乌军总司令部希尔斯基部署的乌军预备队试图切断俄军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