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心希望中国能开设一个巨大的联合国机构。可以是北京,也可以是上海,但一定要建一个巨大的园区,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引领零碳排放、可持续能源和气候解决方案的国家。”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展望中国”主题活动上表示,还补充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能力做到的国家。 萨克斯的判断绝非空穴来风,单看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硬实力就一目了然。现在全球风、光发电的成本能降到这么低,中国功不可没 —— 过去 10 年间,全球风电平均度电成本下降超 60%,光伏更是跌了 80% 还多,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产业规模和技术迭代的推动。 如今中国向全球提供了 60% 的风电设备和 70% 的光伏组件,小到光伏面板的硅片工艺,大到风电整机的控制系统,都掌握着核心技术。 就拿青海的塔拉滩光伏电站来说,这个占地超 600 平方公里的 “超级电站”,不仅能实现年发电量超 100 亿千瓦时,还创新搞了 “光伏 + 储能 + 养殖” 的模式,既解决了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又带动了当地牧民增收,这种可复制的经验正是其他国家最需要的。 在前沿能源技术领域,中国的布局也走在了世界前面。萨克斯特意提到中国领先的第四代核能技术,像福建霞浦的钠冷快堆示范工程,不仅安全性更高,还能实现核燃料的循环利用,解决了传统核电的废料难题。 还有远距离电力传输技术,新疆的 “疆电外送” 工程靠着特高压技术,能把沙漠里发的风电、光伏电稳定输送到 4000 公里外的华东地区,损耗比传统线路降低一半以上。这些技术可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概念,而是已经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成熟方案,这也是很多国家只能羡慕的地方。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绿色方案不是只留在自己家里,而是通过国际合作惠及了全球。在巴基斯坦,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卡洛特水电站,每年能提供近 49 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直接满足当地 500 多万人的用电需求,还解决了巴基斯坦长期的电力短缺问题。 阿根廷的高查瑞光伏电站更是创下纪录,作为南美海拔最高、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项目,它让当地 25 万个家庭用上了清洁能源,帮助阿根廷一步步实现电力自给自足。 通过 “一带一路” 倡议,中国已经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绿色能源项目合作,这种 “授人以渔” 的务实合作,比单纯的资金援助管用得多。 反观全球供应链的现状,更能凸显中国的引领价值。2024 年全球供应链中断事件比上一年增加了 38%,生命科学、汽车等产业深受其害,《福布斯》预测 2025 年这给全球企业带来的损失会超过 1 万亿美元。 而中国在供应链绿色化、数智化转型上的探索,正好提供了破局思路。比如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工厂,通过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不仅把生产能耗降低了 20%,还实现了 95% 以上的废料回收,这种低碳制造模式已经输出到德国、美国的海外工厂。 萨克斯就曾指出,中国在 5.5G、超级计算等技术上的领先,正在为全球供应链的绿色转型提供新机遇。 萨克斯力挺中国,还因为他看透了一个关键事实:中国的绿色发展不是靠 “口号”,而是靠实打实的行动和包容的态度。 美国搞的保护主义政策扰乱了国际贸易,不少国家在能源转型中面临技术、资金双重困境,而中国既提供了可负担的设备,又分享了成熟的经验,还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就像非洲的很多国家,之前受能源贫困困扰,中国企业带去的小型光伏系统,让偏远村庄第一次用上了电灯、看上了电视,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比任何国际决议都更有说服力。 现在全球都在为气候变化发愁,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减排目标却屡屡落空。萨克斯呼吁在中国建联合国绿色机构,本质上是希望把中国的技术、经验和合作模式,变成全球共享的公共产品。 毕竟在零碳排放、可持续能源这些关键问题上,中国已经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 既能把本国的风电、光伏装机量做到世界第一,又能帮其他国家实现能源转型,这样的引领者,确实值得更多期待。 信源:中国日报网
印度的高知家庭!近日,特斯拉在印度开卖,首批车主提车。从爆出的图片看,车主们
【23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