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印度国防部宣布了! 9月25日,印度国防部跟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敲定一个大合同,大概70亿美元,买97架“光辉”Mk1A战斗机,其中包括68架单座和29架双座教练机。 这事看着是笔大订单,其实藏着太多说不出口的无奈,从头到尾都透着股 “没办法的办法” 的味道。 先算笔明白账,97 架飞机摊下来,每架差不多 7200 万美元,要是按有些消息里说的近 80 亿美元总价算,单价都快摸到 9000 万了,这价钱离谱到什么程度? 美国最先进的 F-35 隐身战机 2024 年采购价也就这个水平,而跟它同类型的轻型战机,比如韩国 KF-50 才 6000 万,巴基斯坦买的 “枭龙” Block3 更便宜,才 5000 万左右。 花着买隐身机的钱,买了架连三代半水平都勉强的轻型战机,这账怎么算都透着古怪。 关键这飞机还不是真的 “印度造”。印度说它国产化率超过 65%,可核心的东西没一样是自己的:发动机是美国通用电气的 F404,雷达是以色列的 ELTA-2052,连弹射座椅都是英国的,导弹要么靠欧洲要么靠以色列供应。 等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就是个组装厂,把各国零件拼在一起,成本自然降不下来。 之前印度买法国 “阵风”,想让 HAL 本土生产,法国达索公司去厂房一看,直接拒绝担保质量,就怕砸了自己招牌,最后闹得订单缩水、价格翻倍,这事早把 HAL 的底裤都扒光了。 印度空军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这飞机不行,但不买又不行。空军的老底子快撑不住了,米格 - 21 这种二代机被飞行员骂成 “飞行棺材”,自 1963 年以来摔了快 500 架,死了 171 个飞行员,剩下的也早到了退役年纪。原来的 42 个战斗机中队缩到 31 个,再不补飞机,边境巡逻都凑不齐人手。 可买外国飞机吧,要么贵得离谱,比如 “阵风” 单价 2.5 亿,维护费一年 900 万,出勤率还不到 60%;要么受政治限制,美国的 F-35 不是想买就能买,俄罗斯的苏 - 57 又不靠谱。思来想去,也就 “光辉” 能批量下单,还能凑上 “印度制造” 的政治噱头。 但这飞机的性能实在拿不出手。跟巴基斯坦的 “枭龙” Block3 比,差距大得肉眼可见。“枭龙” 的雷达能看 170 公里,还能左右各扫 90 度,“光辉” 的雷达才看 140 公里,人家能在它盲区里偷偷锁定。 导弹更没法比,“光辉” 的 “阿斯特拉” 导弹射程 110 公里,“枭龙” 的 PL-15E 能打 200 多公里,150 公里外就能形成不可逃逸区,印度空军参谋长自己都承认,“光辉” 的导弹发射范围只有 “枭龙” 的 60%。 更头疼的是生产这飞机的 HAL,简直是个 “坑王”。这家公司的品控差到离谱,修过的苏 - 30MKI,一百架里随时能飞的也就 55 架,远低于 70% 的作战要求。 就这水平,之前 83 架 “光辉” 的订单就拖了又拖,原计划 2025 年 2 月交 11 架,结果一架都没造出来,逼得用基础型改装了凑数参展。 现在要 6 年交 97 架,按它年产 12-16 架的速度,根本不可能按时完成,到时候老飞机早摔完了,新飞机还没影。 印度自己也知道这飞机靠不住,所以一边买 “光辉”,一边又砸钱买 26 架 “阵风”,这种 “国产 + 外购” 的路子看着稳妥,其实暴露了心底的没底 ——“光辉” 就是用来填数量窟窿的,真要打仗还得靠 “阵风”。 可这么折腾,后勤直接变成了 “武器博览会”,俄制的苏 - 30、法制的 “阵风”、印制的 “光辉”,零件没法通用,维修得备三套工具,保养成本高得吓人,战斗力反而被拖累了。 说到底,这笔 70 亿美元的订单,根本不是军事上的明智选择,而是政治任务压出来的结果。莫迪政府把 “印度制造” 当政绩工程,HAL 作为国有巨头,再烂也得硬扶。 哪怕法国十几年前就用行动证明 HAL 不行,哪怕空军参谋长公开说 “对 HAL 没信心”,订单该给还得给,毕竟这关系到 “自力更生” 的脸面。可这种拔苗助长的法子,根本救不了印度军工。 核心技术拿不到,零件全靠进口,美国要是卡发动机供应,整个生产线就得停摆,之前就出过通用电气延迟交付发动机的事,导致 “光辉” 量产停滞。 更讽刺的是,印度花了四十年搞 “光辉”,从 1983 年立项到 2015 年服役,磨了 32 年,结果造出来的飞机还是不如邻国的同类型号。 巴基斯坦的 “枭龙” Block3 国产化率超 70%,雷达、导弹都是自己能掌控的技术,战时能快速升级,而印度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 “国产战机” 被别人卡脖子。 现在就等着看 HAL 能不能按时交货,更等着看这些 “光辉” 上天后会不会重蹈米格 - 21 的覆辙。
快讯!快讯! 印度国防部宣布了! 9月25日,印度国防部跟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敲定
凡之谈世界
2025-09-30 00:05: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