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30 11:51:09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件的妥协而斗争,并渴望寻求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安全保障。   拉夫罗夫最近的表态其实把莫斯科的底给漏了——不是不想硬扛,是真的扛不动了。   这位俄罗斯外长在《大博弈》节目里明明白白说,愿意在考虑俄罗斯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妥协,还特意提了一嘴“连美国都承认得考虑克里米亚及‘新地区’的公投结果”,这话里的妥协味儿,明眼人一瞅就看出来了。   毕竟打了三年半的仗,早把俄罗斯经济烧得冒烟,2024年联邦财政总收入也就3740亿美元,光军费就吃掉1500亿,等于国家近四成的钱全砸进了战场,人均军费负担超1070美元,普通家庭的日子早没了前些年的底气。   再说说那182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这可不是小数目。政府只能靠发国债、啃国家福利基金填窟窿,可这俩办法说白了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西方搞的那一万多项制裁也不是摆样子的,虽说俄罗斯把能源出口转向了亚洲,靠扩军工撑着场面,但技术封锁卡得死死的,高端武器产能上不去;   好多年轻小伙儿都被拉去前线当兵,民用工厂里连干活的工人都找不够,通胀压力天天压在老百姓头上。   大家说的那种“战时繁荣”,也就少数军工集团能沾上光,多数行业早陷入停滞了,再这么拖下去,别说发展,能不能维持基本运转都悬。   普京以前确实是俄罗斯的“稳定锚”,2000年他刚接盘的时候,俄罗斯GDP都跌了一半,简直是个烂得没法看的摊子,他硬是靠改革税收、收拾寡头把局面拉了回来。   2000到2008年那几年,经济每年平均涨6%,贫困人口也从4200万压到1350万,那会儿老百姓才算松了口气。   可现在局面早变了,特别军事行动成了无底洞,每天光前线消耗就1.72亿美元,比去年还涨了两成,就算有“锆石”导弹这种新家伙撑场面,也经不住这么造钱啊。   更关键的是,民众对“硬汉”的期待也在变,以前觉得他能带来安稳,现在看着钱包缩水、家里人被拉去当兵,心里的天平早悄悄歪了。   西方那边其实也在等台阶下,特朗普上台后直接断了对乌克兰的援助,只肯卖军火;北约内部对一直拱火也意见不一,不少国家早想收手了。   拉夫罗夫说“渴望寻求能满足所有人的安全保障”,潜台词其实就是想跟西方做笔买卖,而这笔买卖里最值钱的筹码,显然就是普京的位置。   毕竟美西方这些年一直把普京当“眼中钉”,要是能换个人上台,之前卡脖子的制裁、援助乌克兰的力度说不定都能松口,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技术引进也能喘口气,不用再这么紧绷着。   但是拉夫罗夫其实把事儿想得也太简单了——真以为换掉普京,俄罗斯的困局就能顺顺当当解开?说不定反而会捅出更大的篓子。   普京掌权二十多年,早把俄罗斯的权力结构拧成了一根紧实的绳,一边压着叶利钦时代闹得欢的寡头势力,一边还得平衡军方、安全部门这些核心力量。   2023年当年普里戈津那回兵变,已经把内部权力的暗流露出来了,要是普京真下台,那些被压了这么多年的派系、盯着权力的资本势力肯定会趁机跳出来抢地盘,当年“七寡头”搅得政坛鸡飞狗跳的乱局,说不定就得再来一遍。   到时候新上来的领导人光稳住自己的位置就得把力气耗光,哪还有闲心去救民生、调经济?要知道,现在靠军工撑着的虚架子增长、一门心思靠能源的老问题,哪儿是换个人就能立马改过来的。   更实在的是,西方也根本不会因为换了个领导人,就真的松口子。他们制裁俄罗斯的核心,从来不是针对普京这个人,而是俄罗斯总想往外扩、还想在能源上说了算的劲儿,克里米亚这事儿,更是西方攥在手里的硬牌。   就算新领导人摆出要妥协的样子,西方只会得寸进尺,要俄罗斯放弃那些“新地区”的控制权、还得削弱自己的军力,这些条件在俄罗斯国内就是碰不得的红线。   答应了,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肯定炸锅;不答应,制裁该咋来还咋来。   特朗普上台后,断了给乌克兰的援助却还接着卖军火,这事儿早就说明白了,西方就想在这场博弈里捞好处,根本不是真心帮俄罗斯摆脱困境。   把希望全押在“牺牲普京换活路”上,根本就是把表面现象当成了根儿上的问题,俄罗斯真正的难题,从来不是某个人在不在位,而是国内国外一堆矛盾缠在一起的死疙瘩。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