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为什么会突破限制向中方供重型发动机?因为俄方清楚,所谓的中国发动机存在动力短

冷紫叶 2025-09-30 15:35:52

俄方为什么会突破限制向中方供重型发动机?因为俄方清楚,所谓的中国发动机存在动力短板,这个瓶颈对中方而言不会是永远的障碍! 普京前段时间专门去了趟“莫托维利欣工厂”,这个生产PD系列发动机的核心厂子,总统亲自视察的意味很明显。 厂里的PD-14已经能稳定供应MC-21客机,但真正能撑起大场面的PD-35却一拖再拖,没办法只能先搞个降标版的PD-26出来,推力从35吨降到26吨,才勉强进入交付准备阶段。 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紧跟着就公开松口,说随时能给中国的宽体飞机供这款发动机,连复合材料机翼都愿意搭着卖。 这态度转变可不是突然的善心,俄乌冲突让俄罗斯与西方彻底撕破脸,航空工业直接被抽走了根基。原本依赖的欧美市场关了门,自家的民航市场就那么大,根本消化不了PD系列发动机的产能。 生产线要是停转,后续研发的资金链就得断,毕竟PD-35这种级别的项目烧钱如流水。放眼全球,能接下这么大单子的,也就只有中国。 但俄方心里门儿清,中国可不是等着接济的角色,他们太清楚中国的发动机短板是暂时的。中国的C919都已经商业运营了,虽说现在用的还是美国通用的发动机,但国产的CJ-1000A已经在试飞,明年就能装到C919上。 更关键的是宽体机用的CJ-2000,虽然还在核心攻关,但投入的资金和科研力量摆在那,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之前中俄合作CR929项目时,俄方还想抢主导权,非要绑定自家航电系统,结果谈崩了,中国干脆自己单干搞C929,这事儿让俄方彻底看清,中国在动力核心领域绝不会长期受制于人。 要是等中国自己的大推力航发搞成了,PD-26别说卖钱,连展示的机会都没了,现在出手刚好卡在一个微妙的节点:美国动不动就威胁给中国断供民航发动机,想把C929的脖子掐住。俄方递过来的PD-26,刚好成了中国的备选方案,能给产业链上道保险。这种“雪中送炭”的时机,俄方抓得很准。 对俄方来说,这生意简直是稳赚不赔,卖发动机能拿到真金白银,刚好填了西方制裁留下的窟窿。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核心技术合作,能把中俄的战略关系绑得更紧。毕竟现在俄罗斯在国际上被孤立,中国这个伙伴的分量越来越重。 曼图罗夫说“中方决定就行,我们随时交付”,这话听着客气,实则是急着把产品变现,把关系夯实。 其实早几年俄方还端着技术架子,2014年那会儿,中俄合作还只敢搞D-30发动机的军转民改造,把老飞机的发动机改成工业用的燃气涡轮机,核心的新机型动力根本不松口。现在连PD-26这种未来要装在伊尔-100运输机上的宝贝都愿意卖,说白了就是没底气再藏着掖着了。自家的PD-35遥遥无期,再不靠中国市场回血,说不定连PD-26的生产线都保不住。 中国这边也拎得清,不会因为有了俄方供货就放慢自主研发的脚步,PD-26推力只有26吨,C929真要用还得凑三发,维护成本太高,根本不是长久之计。俄方自己也承认,这只是过渡方案。但有这么个备选,至少能避免被美国一下子掐断供应链,给CJ-2000争取更多测试时间。 说到底,俄方这步棋是顺势而为,更是逼不得已,他们看清了中国发动机的短板终会补齐,与其等到时候两手空空,不如现在借着合作换资金、换战略支持,这种基于现实利益的默契,比单纯的技术买卖要实在得多。 毕竟对俄罗斯航空工业来说,能活下去、能续上研发资金才是头等大事,而中国刚好是那个既能接盘又不会永远依赖的最佳伙伴。

0 阅读:0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