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落3年,本国企业成批倒闭,港口日渐冷清。不要给两句软话欺骗了,对这样的国家一定要往死里整。 千万不要对立陶宛仁慈!更不能再听他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又跟他热起来。一个小国家就让他们去作死吧! 2021年,这个波罗的海小国的算盘打得叮当响,先是退出中国与东欧国家的“17+1”合作机制,紧接着就允许台湾当局在首都维尔纽斯设立以“台湾”命名的代表处,这可是欧洲独一份的挑衅操作,明摆着把中立建交公报里的一个中国原则踩在脚下,完全无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中国的核心利益。 他们心里的小九九很清楚,觉得靠碰瓷中国能讨好美国,说不定还能捞到真金白银的援助,可没想到最后全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中国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直接把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让立陶宛成了中国183个建交国里唯一一个维持这个级别外交关系的国家,这份“特殊待遇”算是把面子里子都丢光了。 外交降级的经济后果立竿见影,2021年12月立陶宛对华出口就骤降超过80%,曾经红火的贸易往来几乎中断,到2024年上半年,其对华出口额从2021年的1.3亿欧元跌到了0.12亿欧元,降幅高达91%,这数字背后全是企业的哀嚎。 要知道立陶宛经济底子薄,很多行业都靠出口吃饭,农业、激光技术、机械制造这些支柱产业以前靠着中国市场活得滋润,农产品里的青贮饲草、小麦源源不断运往中国,野生三文鱼也能摆上中国超市货架,农业收入三年内曾涨了30%,可反制一来,这些好日子全没了。 木材出口更惨,以前每年卖给中国1.5亿欧元,占木材出口总额的15%,现在只能低价转售,价格比卖给中国时低了20-30%,不少锯木厂直接停产。 算下来,超过100家企业卷入对华贸易障碍,货物滞港超百天,1300多家企业濒临倒闭,工人街头抗议,政客却束手无策,这就是挑衅的代价。 港口的冷清更是肉眼可见,立陶宛原本靠着中欧班列和波罗的海的克莱佩达港,正往欧洲中转中心的位置爬,这个不冻港承担着全国90%的货物吞吐量,2021年还处理着102万TEU的集装箱。 可中立关系一降级,中欧班列立马改道走匈牙利、波兰,直接把立陶宛排除在关键节点之外,克莱佩达港的贸易量下降28%,吞吐量跌到61万TEU,闲置率飙到40%。 以前港口工人加班加点挣钱,现在却大批失业,光是铁路货运就裁员超2000人,遣散费花了600万欧元还是止不住亏损,依赖港铁的家庭收入直接缩水一半,曾经热闹的港口如今只剩零星货船,萧条得让人唏嘘。 最讽刺的是,当初立陶宛抱希望的“盟友”没一个真帮忙的。 美国嘴上夸他们是“民主灯塔”,承诺给6亿美元出口贷款,结果实际到账的只有900万,后来甚至削减了军事援助,一些项目直接“清零”,所谓的支持全是空头支票。 更可笑的是美国自己对华贸易还在增长,2023年中美贸易额达6900亿美元,完全是让立陶宛当枪使,自己却闷声发大财。 欧盟一开始还替立陶宛在世贸组织起诉中国,结果2024年1月底就以“技术原因”暂停诉讼,摆明了不想为它的冒险主义买单,德国、法国这些大国更是不满它拖后腿。 三年冷落下来,立陶宛的经济彻底扛不住了。2025年二季度GDP看似同比增长3.1%,但环比只涨0.3%,基本等于原地踏步。 国内通胀曾突破20%,超市里的面包价格比2021年高出40%,能源价格涨了42%,17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债务更是突破47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80%,国家信用评级都成了垃圾级。 民众也不傻,超过60%的人认为政府对华政策损害了国家利益,政府支持率从45%跌到32%,2024年选举直接把前任政府选下台。 新政府上台后开始放软话,新总理帕卢茨卡斯承认设台湾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还取消了中国是“重大安全挑战”的说法,想把外交级别升回大使级。 可嘴上喊着要改善关系,实际行动半点没有,台湾代表处的牌子还挂着,新总理鲁吉涅内甚至还要求中国“主动配合”,摆出一副“我求和但你得先让步”的架势。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必须拿出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可立陶宛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内部分歧严重,经济部门急得跳脚,国防部还在硬撑,根本没有真心改错的意思。 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对立陶宛仁慈,更不能被两句软话骗了。 它现在的困境全是自找的,对华出口暴跌91%,却还依赖中国供应链,2025年上半年从中国进口涨了36%,达22亿欧元,说明根本离不开中国市场。 可即便如此,它还是不肯拆了那个惹事的“代表处”,这种没有诚意的求和就是缓兵之计。一个小国家非要作死挑战大国底线,就得承担后果,要是现在给点好脸色就让步,只会让其他国家觉得“碰瓷中国代价不大”,到时候麻烦只会更多。 所以说,就得让它接着受着,什么时候真的纠正错误,什么时候再谈别的,不然免谈。
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
真实安德烈
2025-10-03 14:14: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