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携带者难辨别,医生:遇到这“3种人”,还是远离好 艾滋病(HIV)的隐匿性让许多人谈之色变,由于感染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日常接触中难以直接辨别携带者。医生提醒,虽然无需过度恐慌,但遇到以下三类人,保持适当警惕更有利于自我防护。 1. 共用针具的“高危行为者” 吸毒人群中若存在共用注射器的行为,感染风险极高。针具残留的血液可能携带HIV病毒,一旦接触破损皮肤或黏膜,极易造成传播。遇到有吸毒史且共用针具者,需避免与其共用私人物品。 2. 无保护性行为的“多性伴者” 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之一。若对方性伴侣复杂且拒绝使用安全套,可能存在未被察觉的感染风险。医生强调,无论关系亲疏,坚持安全性行为是保护自己的关键。 3. 隐瞒病史的“健康伪装者” 部分感染者可能因恐惧或隐私隐瞒病情。若发现对方刻意回避健康问题,或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需保持距离并及时就医检查。 预防艾滋病,核心在于切断传播途径。日常接触如握手、共餐不会感染,但需警惕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科学防护,才能远离风险。
“艾滋病”携带者难辨别,医生:遇到这“3种人”,还是远离好 艾滋病(H
九九爱科普
2025-10-05 23:48:38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