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格局:美国占半壁江山,中国第三】 IDC最新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了全球AI市场的竞争版图:美国以55.3% 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欧洲以19.8% 稳居第二,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暂以8.8% 位列第三。这一排名与经济地位的错位,既揭示了我国的AI差距,也暗藏着追赶的潜力。 美国在AI上的领先,体现在全产业链的压倒性优势方面。2024年1-10月,在全球AI领域融资总额中,美国占比超70%,吸金规模达2532亿美元,是中国494亿美元的5倍多。在核心的大模型赛道上,美国发布的值得关注模型数量远超中国,在全球130座主要AI算力工厂中,美国企业掌控87座,算力基础设施优势显著。在产业生态上,福布斯全球AI50强企业中,OpenAI、Anthropic等美国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席位,仅OpenAI一家筹资金额就达113亿美元,远超欧洲头部企业Mistral AI的5.278亿美元。 尽管欧洲以19.8%的份额稳居第二,但是,其发展呈现明显分化。其市场规模预计到了2029年将达2500亿美元,其中,西欧贡献了九成以上份额,成为拉动欧洲AI增长的核心引擎。不过,欧洲面临显著的算力短板,主要AI算力工厂仅存4座,在大模型等核心技术布局上已落后于中美,更多依赖政策治理与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驱动发展。 在中国的8.8%市场份额背后,是“应用强、基础弱”的鲜明特征。优势领域集中在研发产出与场景落地:2024年,中国AI论文发表量达2.3万篇,首次超过美、英、欧盟总和,专利申请量更是高达3.5万项,超美、英等五国总和的13倍;在AI云市场,阿里云已跻身全球“四巨头”行列,与微软、亚马逊等同台竞技,国内市场份额独占35.8%。但短板同样突出,2024年,生成式AI投资占比仅18.2%,核心算力与顶尖模型数量仍与美国有差距,融资规模不足美国五分之一。 从全球创新指数来看,中、美已稳居第一梯队,但中国的总分与美国仍有差距。不过,中国的增长动能不容忽视,预计到了2029年,中国生成式AI市场占比将从18.2%跃升至41.1%,规模超450亿美元,3万名AI研究人员储备更是美国的3倍。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世界AI领域占比8.8%的市场份额,显然与经济地位不相匹配。如果中国能持续补齐核心技术与算力短板,凭借政策推动、场景优势与研发爆发力,缩小与欧洲11个百分点的份额差距、向第二梯队发起冲击,绝非空谈。这场科技竞赛,拼的是短期突破,更拼的是长期积淀。
【全球AI格局:美国占半壁江山,中国第三】 IDC最新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了全球
陈九霖
2025-10-06 10:01:16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