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有人,敢说实话了! 乌克兰前外长库列巴公开承认:冲突结束后,乌克兰,可能将失去部分领土!库列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虽然自己不是这种决定的支持者,但“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案例”,暗示乌克兰,可能不得不像当年的芬兰一样,即使再沮丧,也得“认命”。 库列巴这番话不是随便说的,他提到了1939年芬兰的例子,当时芬兰在冬季战争中失去了11%的领土,却保住了国家独立。 这个比较很残酷,但点出了乌克兰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继续流血牺牲夺回每一寸土地,还是保住国家的命脉。 库列巴坦白说战场已经让乌克兰损失了50万兵力,前线的士兵在泥泞战壕里苦战,西方援助还经常因为运输问题迟迟不到位。这些大实话,揭开了乌克兰面临的冰冷现实。 咱们别小看这个“芬兰模式”,它背后藏着国际政治中一个反复出现的无奈选择,历史上芬兰面对苏联的压迫,明知打不过最终选择了让步,用土地换来了国家的生存机会。 库列巴还提到了丹麦的例子,说丹麦在19世纪失去了部分领土,后来也成功发展了,他说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模式”则是另一条路,就是不承认领土丧失,准备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去争取收回。 其实库列巴自己就说过,谁敢签放弃领土的协议,谁就可能被杀或被赶出政坛,这说明乌克兰内部对这个问题有多敏感,现在他却出来谈论可能不得不接受领土调整,足见局势的严峻。 乌克兰外长之前也告诉中国特使,他们不接受任何丧失领土或冻结冲突的提议,但战场上的实际情况是,乌克兰今年春夏就失去了3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相当于一个半卢森堡的面积。 西方国家的支持也不是铁板一块,美国特朗普政府曾暗示乌克兰应考虑“领土换和平”,这意味着外部援助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进一步压缩乌克兰的选项。 《华尔街日报》就预测过乌克兰可能面临的两种结局:要么割地止战接受西方保护,要么彻底丧失主权沦为俄罗斯附庸,这两种前景都不美好,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库列巴强调,无论走哪条路,乌克兰都应该把1991年的边界作为法律上的国界,意思就是不在法理上承认领土丧失。 这很聪明,既面对现实又不放弃法律主张,给未来留下了回旋余地,他说自己对乌克兰的未来抱有“无限期的乐观”,相信乌克兰会“满身是血”地从战争中走出,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国家。 库列巴的坦诚发言打破了乌克兰官方一直以来的强硬姿态,开始公开讨论之前被视为禁忌的话题。这不表示乌克兰放弃了原则,而是表明他们开始面对战场上的实际情况。 说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如果你们处在乌克兰的位置,会如何抉择,是坚持夺回每一寸土地哪 怕付出更大代价,还是接受现实保住国家的未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乌克兰,终于有人,敢说实话了! 乌克兰前外长库列巴公开承认:冲突结束后,乌克兰,
论史家
2025-10-07 15:31:22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