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名机枪手为了避开日军,决定绕道上山,没想到,他突然发现有上百名日军

青霭悟禅机 2025-10-08 00:59:04

1945年,一名机枪手为了避开日军,决定绕道上山,没想到,他突然发现有上百名日军正在休息吃饭,看着手中的机枪,他心里一咬牙:就拼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3年,湖南汉寿,田野还没来得及绿起来,村头已经多了陌生的军队,那一年,16岁的曾岳峰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日子紧巴巴,靠着几亩薄田度日,可更难熬的,是村子频繁传来的坏消息:烧杀、抢掠,熟悉的邻居再也回不来,每当天擦黑,家家户户都把门闩紧,谁也不知道下一个遭殃的是哪家。 母亲听说征兵,急得整夜睡不着,她担心儿子,拽着不让去,可在那样的年月,战争像一股洪水,没人能置身事外,家里最后还是同意了他的决定,曾岳峰收拾了母亲煮的红薯、旧衣服,背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去常德新兵训练营的路。 训练营的生活跟家里耕田完全不是一回事,天没亮就得起床,跟着跑步,打靶,学习各种操练,没有什么装备,鞋子磨破了只能补一补,那会儿,最难熬的其实是想家——晚上睡在拥挤的草棚,常常梦到母亲,可大家都明白,谁也不是真铁打的,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慢慢地,他的手长满了老茧,肩膀也练结实了。 年底,训练营把新兵分到不同部队,他被分到74军58师174团的步兵连,发了一支步枪,没什么仪式,也没太多废话,就是上前线,第一次见到真枪实弹的战斗,大家都紧张,没人敢多说一句话,那年冬天,部队调去邵阳青树坪,敌人正从那边进攻,曾岳峰那天亲眼看着原本的机枪手中弹倒下,他只犹豫了一下,就主动接过那挺捷克式轻机枪,新兵变成了机枪手,他连自己都没想到。 枪一开火,人的脑袋里什么都没了,只有一种想法:不动就没命,曾岳峰第一次端起机枪对着日军阵地扫射,手都烫起泡,也没空顾得上,敌人的炮弹炸得泥水四处飞溅,耳朵嗡嗡响,枪管打红了就拿水蘸一蘸继续干,他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硬着头皮上,渐渐学会了在战斗里如何保护自己和战友。 几场战斗下来,他的射击越来越准,青树坪一仗,部队打了两天两夜,敌人留下了上百具尸体,他也因为勇敢得了表扬,后来参加宜阳阻击战,守着河岸死扛敌人的进攻,炮弹把河面都炸开了花,他藏在石头后面换弹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打退了敌人,大家就能活下来,”长沙和衡阳的巷战更惨烈,房屋成了废墟,大家从一个掩体冲到另一个掩体,身边的战友有人受伤倒下,有人咬牙坚持。 1945年春天,湘西会战爆发,日军人数多、装备也精良,但中国军队的士气很高,曾岳峰这时候膝盖带着旧伤,却还是随部队进了雪峰山地带,有一天,他和副机枪手陈百川跟大部队失散,两人只好扛着机枪和弹药从小路走,走到一个山坳上,远远看到山谷里聚着上百个日军,大部分都在吃饭,武器放在一边,这样的机会不多见,他俩赶紧爬到一块大石头后,架起机枪。 第一轮子弹打下去,日军阵脚就乱了,他们换弹夹的手都抖,但顾不上停,继续开火,日军有人试图反扑,但两人联手,死死压制住对方,枪声吸引了附近的游击队,大家一起来,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那一仗下来,敌人留下了不少枪支弹药,连马匹都成了战利品,曾岳峰因为表现突出,被升为一等兵。 湘西会战规模很大,涉及十几县市,中国军队利用熟悉的地形和灵活的战术,连续几个月和日军苦战,曾岳峰所在的部队不停转换阵地,有时是防守,有时是反攻,雪峰山一役结束后,他们还参加了高沙镇、正洞西山等多场作战,有时候需要冲锋,有时候要坚守阵地,枪声不止的时候,大家都靠意志顶着,累了就在壕沟里打个盹,醒来继续战斗。 到了1945年夏天,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整个营地都沸腾了,很多人欢呼、拥抱,也有人因为失去太多亲人,只是默默流泪,曾岳峰找了三百发子弹,对着天连开几梭,算是为牺牲的战友送行,战争结束,他跟着部队南下,后来又参加了解放湖南的起义,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解放军战士。 和平之后,曾岳峰回了老家,他没再穿军装,而是成了一名普通的开锁匠,靠着勤劳的双手过日子,有时他会把修锁的小技巧教给邻居孩子,有时也去帮忙守村里的武装部,平日里,谁也看不出他当年在战场上的风风雨雨,偶尔遇到老兵聚会,他才会慢慢讲起那些硝烟弥漫的日子。 在晚年,他偶尔拿出那张老照片,指着照片上一群年轻的脸,逐个说出名字,有人早已不在,有人和他一样归于平淡,村里人只知道他脾气随和,手艺不错,但很少有人真正明白,他曾经在枪林弹雨里把命都豁出去,只有他自己,最清楚那段历史给他留下了什么。 其实曾岳峰的经历,并不是孤例,那一代农村孩子,很多都在战争里长大,见证了家园的毁灭与重建,他们的勇气和坚持,让日军在湖南遭遇重大挫败,也让更多人得以生还,大胜之后,他们回到田地里,继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0 阅读:95

猜你喜欢

青霭悟禅机

青霭悟禅机

观人生百态,尝世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