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六姊妹》最没有生活的生活剧,你别反驳,先听我说

画眉啊 2025-02-12 15:00:34

我看完《六姊妹》这部剧,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想了半天才发现,这剧里的生活跟我小时候记忆中的完全不一样,太假了,一点都不像那个年代的样子。

那时候家里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厨房,不是客厅也不是卧室。妈妈在厨房忙活,我们几个孩子就围着转,帮忙烧火扯风箱,还有守在旁边等着偷吃。记得有次妈妈炸猪油,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抢着吃油渣,差点打起来,妈妈也不生气,就说别烫着。邻居家煮好吃的,香味飘过来,我们就跑过去蹭吃的,人家也不会赶我们走。

厨房里还有很多故事呢。妈妈做饭的时候,我们就在旁边背课文,有啥事也跟妈妈说。过年过节的时候,亲戚邻居都挤在厨房里帮忙,热热闹闹的。我们家穷,平常锅里就煮点白菜野菜,等家里条件好点了,锅里的东西也丰富起来。

厨房里的东西也在变化。以前用的老式灶台,后来换成煤气灶。我们家1973年就买了缝纫机,是华南牌的,妈妈省吃俭用买的。缝纫机不用的时候,机头取下来,盖上盖板就变成我们的书桌了。

那时候衣服上打补丁很正常,谁家孩子衣服上没几个补丁啊。大人们天天下地干活,衣服哪能不破。我们小孩子整天疯跑,爬树上房的,衣服不破才怪呢。但是只要及时缝补,没人会笑话你,反而不缝补才会被人说。

妈妈和奶奶的手总是不闲着,不是在缝补衣服就是在织毛衣。就算是坐月子,也得抽空做衣服,不然孩子们穿啥呀。我妈那时候一边哄大的,一边喂小的,等孩子们睡着了,就赶紧做衣服。

我们家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哪有钱去缝纫店啊。最多就是把布拿去让裁缝帮着裁一下,自己拿回家做。每天晚上开完会回家,妈妈还得把中午的饭菜热一热,我们孩子又饿又困,但还是得等着吃饭。

说到衣服,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不是红衣服,而是白衬衫蓝裤子。每年六一儿童节,不管家里穷富,孩子们都要穿白衬衫。穷人家的孩子穿土白布的,有钱人家的孩子穿漂白布的,更有条件的穿的确良的。但是如果没当上红小兵,那就没资格穿白衬衫蓝布裤了。

那时候的孩子都营养不良,长得很瘦弱。我妈形容我们兄弟,就说像《收租院》里的佃农。当然也有长得胖乎乎的孩子,不过很少,都是干部家的孩子。

那时候女孩子,不管大的小的,都喜欢钩花。没有专门的钩针,就用大的曲别针做钩针。小女孩上课的时候,桌子底下都藏着棉线和钩针,老师不注意就开始钩。男女孩子谈恋爱,男孩子送手帕,女孩子除了送围巾,就是用白棉线钩的假领子。

家里的装饰也少不了手工的东西。桌布是白棉线钩的,门帘是彩色纸做的,床上的蚊帐幔和枕套都是白色绣花的。这些都是自己抽空做的。没有这些女红的生活,哪能叫年代生活剧啊。

那时候有句抓革命,促生产晚上都要开会,有时候开到11点多。回到家把中午的饭菜热一热就吃,我们孩子早就饿得不行了,但又困得要命,只想睡觉。

《六姊妹》这部剧里,我看不出安徽淮南有啥特色美食。肥西那边又有啥好吃的?特别是能满足年轻人口味的,一点都没体现出来。其实对生活剧来说,美食是最能体现生活气息的。

我想起汪曾祺写的焦镬香,开始还不懂啥意思,后来才明白,这不就是我们四川的焦锅巴吗?这可是我们贫穷童年的美味啊。现在的年代剧里,虽然也有大家围着吃团圆饭的镜头,但那些菜看着就像塑料做的,一点热气腾腾的感觉都没有。

剧里的发型我觉得也不太对。那时候已婚妇女的发型是短发三七分,在衣领以上,撩到耳朵后边,用发夹夹住。我班主任就是扎两条长辫子。女孩子要么是两个小辫子,要么是小刷子,短发的话就是电影《春苗》里田春苗那样的。

知青大姐最喜欢土法烫头。因为烫头和喇叭裤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但姑娘们又爱美,就用铁丝在开水壶里熏,等铁丝烫了,抓住一缕刘海缠在铁丝上,等铁丝冷却后退出来,刘海就有自然的弯曲度了。虽然保持不了多久,但是可以在男朋友面前美几分钟。

说到缝纫机,我觉得剧里有个很大的问题。他们家居然没有缝纫机?我们没看到邬君梅或者梅婷踩缝纫机。要知道,我们家1973年就有缝纫机了,还是托人到成都买的华南牌缝纫机。

没有缝纫机,用手工缝衣服多麻烦啊。我家里,我妈会用缝纫机,我大哥二哥也会,我学了很久才学会,虽然针脚有些歪,但还是给自己缝了个包。因为家里地方小,我们没有单独的书桌,就把缝纫机的机头取下来,盖上盖板当书桌用。我弟弟边做作业边踩缝纫机玩。

我觉得《六姊妹》这部剧缺少生活的烟火气。看不出厨房的变迁,看不到人们在厨房一边做饭一边聊天的场景,也没有小孩子守在旁边等着吃的热闹景象。剧里虽然出现了牛肉汤,但跟《山海情》里的滩羊、双胞菇比起来,差远了。

孩子们的衣服没有补丁,所有女角色都没有做女红的镜头,也没有出现缝纫机,这些都让剧少了很多生活味。母亲给孩子做衣服,不仅仅是为了穿,更是表达母爱的一种方式。你看,孟郊的《游子吟》第慈母手中线,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拍现代戏可能不用展示这些,但拍年代生活剧,没有这些细节就少了很多味道。我觉得,一部好的年代剧,应该能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氛围。不仅仅是服装道具的还原,更重要的是展现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态度。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