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纪游诗。
题中“应教”二字 ,是说诗人应岐王之命而和诗,所以第一联实则赞美岐王风度,将之比作淮南王刘安。淮南王刘安对于杨雄的礼遇,也暗示着岐王对于李白、杜甫、王维、高适等文人的礼遇。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首联是说,西汉,在杨雄谈经论道的住所,淮南王刘安载酒相过问候。如今,岐王带着酒来看杨氏。这是写“岐王之风度”。
首联用淮南王载酒看杨雄的典故,自然而然地道出了岐王爱才的形象。这位岐王,是唯一支持唐玄宗平叛太平公主的弟弟,所以唐玄宗对其恩爱有加。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颔联是说,意兴阑珊,啼鸟换了一茬又一茬;坐谈久了,落花落了一层又一层。这是写“相谈之甚欢”。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王安石的著名诗句“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大抵脱胎于此。其意境之美好,心境之悠然,知音之相惜,灵魂之相吸,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不说岐王与杨氏相谈甚欢,而说时间不知不觉地流淌,真是高妙之极。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颈联是说,路径曲折,点起精美的蜡烛归去;走出树林,骑马从游者各自分散而游。这是写“归去之情景”。
一直玩到天黑,才点起蜡烛归去。走出树林,众人们又是一顿游玩。银烛的光亮,玉珂的声音,都将归去的氛围烘托得热闹非凡。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尾联是说,一直纵情玩乐至深夜才归,只见城门戒备森严,尚未开启,前方的友人,游兴未尽,照样笙歌相伴。这是写“游兴之高涨”。
从点银烛到严城未启,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直玩到深夜大家都不愿意归去。这次聚会无疑是成功的,是尽兴的,是值得大家铭记的。一次美妙的盛会,往往会成为人生美好的回忆。所以,岐王让大家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而我们也得以知道,古人对于文人的礼遇,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秉烛夜游,大抵就是王维笔下的这幅深夜归城图吧。人生苦短,不如与一二知己,载酒游乐,饮酒欢歌,且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