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一名地下党,11年后,女特务被我党抓获,女特务提出:“找到当年的地下党替我证明”。 1951年镇反审讯室,王化琴盯着桌角那盏昏黄的台灯,突然开口:“找康乃尔来,他能证明我没害过共产党。”话音刚落,记录员手中的笔猛然停住! 当时审讯员也愣了神,康乃尔这名字他们熟,是本地抗战时期的老地下党,如今在市民政局任职,怎么会跟“军统女特务”扯上关系。 没人知道,王化琴这“军统”身份,打一开始就不是自愿的。1938年日军炸重庆,她爹娘在朝天门码头送绣品时,被炸弹碎片击中没了命,18岁的她抱着绣框在街头哭了三天,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后来见街头贴了“国民政府招职员”的告示,管吃管住还发薪水,她想都没想就报了名,直到被拉去歌乐山特训班,学侦查、记暗号,才知道进的是军统,那时候想走,行李早被收了,还被警告“敢跑就按通共处理”,她只能硬着头皮留下。 1940年秋天,军统重庆站要搜捕“地下党联络员”,王化琴那时候在行动组做文书,整理目标资料时,一眼就认出照片上的康乃尔——前两个月她在上清寺卖绣品凑生活费,见他把仅有的馒头分给逃难的孩子,还帮老人扛行李,怎么看都不像“坏人”。 那天晚上,她趁值班的同事打瞌睡,偷偷抄下搜捕时间和地点,又找了张烟盒纸,用铅笔写“速转移,明早有搜捕”,裹在绣针里,摸黑跑到康乃尔常去的“陈记茶馆”,趁没人把东西塞在三号桌的桌缝里——她知道那是康乃尔每次接头必坐的位置。 第二天搜捕落空,组长把所有人骂了一顿,还查是谁走漏了消息,王化琴吓得手心直冒汗,好在没查到她头上,从那以后,她再也没参与过搜捕地下党的活,只敢做些整理档案的杂事,就怕再沾上人命。 抗战胜利后,她想过脱离军统,可档案被死死扣着,说“擅自离队按逃兵处置”,她只能换了个名字,在南岸区开了家小绣坊,想着安安分分过日子,没成想1951年镇反时,当年的军统档案被翻出来,她还是被找到了。 审讯室里,王化琴看着审讯员怀疑的眼神,心里没底,却又不肯认“害过共产党”的罪名,只能把唯一的希望放在康乃尔身上——这是她在军统那几年,唯一没做恶,还敢拼着命救人的事,也是唯一能证明自己的证据。 审讯员当天就派了两个人去找康乃尔,没想到康乃尔一听说“1940年上清寺报信的人可能是王化琴”,立马就站了起来,说当年若不是有人提前报信,他带着的那份日军布防情报早被截了,自己也活不到现在,这些年他一直想找救命恩人,却连名字都不知道。 后来康乃尔亲自去了审讯室,一眼就认出了王化琴,还跟审讯员详细说了当年的情况,连“烟盒纸裹绣针”“陈记茶馆三号桌”这些细节都对得上。 其实咱们看这段历史,总容易先给人贴标签,“军统”就等于“坏人”,“地下党”就等于“好人”,可王化琴的事偏偏说明,特殊年代里的人没那么简单。她进军统是被逼无奈,没主动害过人,还敢冒死救地下党,这份善良不该被身份掩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一名地下党,11年后,女特务被我党抓获,女特务提出
谈古论今朝
2025-10-10 22:48:49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