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女生,失温死亡!景区最新回应

辽沈晚报 2024-05-22 14:16:01

5月21日

记者从江西省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获悉

20日一名女子在武功山“反穿”时身亡

(注:徒步中有“正穿”“反穿”的说法。

反穿指的是走不同的路线,通常难度增加)

江西萍乡的武功山,近年来游客量连续翻倍。新华社发

27岁女生失温遇难,景区回应

一名徒步爱好者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19日下午完成反穿下山。“我们上山的时候天气很好,过了一晚,19日开始狂风暴雨。有时候会突然一阵强风刮过来,我背着背包快160斤了都站不稳。”该徒步爱好者称,下山后自己在徒步群里看到了女子失温的消息。

事发现场。视频截图

据红星新闻,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相关负责人称,遇难者走的是非景区开发的户外穿越线路,在景区管辖范围之外。遇难者为1997年生,完全没有户外经验。

此前,网上有传出该名女子登山“穿吊带”的说法。该负责人对此予以否认,表示其穿的是裙子,也带了衣服,只是被淋湿了。“山上小气候,变化莫测。”

另据荆州日报,辖区警方工作人员回应,具体死亡原因还在调查,初步了解为失温导致,女孩家属已经来派出所处理相关情况。

另外,该负责人也否认了遇难女子参加“小白团”“队友抛下她跑了”的说法。他介绍,是三人相约19日爬山,在山下会合,没有向导。据了解,这三人以前是同学。晚上九十点,同伴报了警。专业救援人员晚上出发到山顶要三四个小时,凌晨找到女子并送往山下医院。但该女子最终不治,具体死亡原因还待查明。其家属已到当地处理相关事宜,相关部门也在进一步调查此事。

“就那一天天气突然变了”

“最近天气都好,就那一天天气突然变了。”5月21日,兼职在武功山带户外团的皮皮告诉红星新闻,最近,山下温度在二三十度,晚上山顶气温八九度;但前两天山上天气突变,刮大风、下大雨,“白天天都是黑的。”皮皮称,雨季武功山的天气易变,因为风险太高,他近期已不带“小白团”,或者只带白天的团。

武功山海拔1918米,以南方地区独有的高山草甸闻名。2023年春天,武功山突然迎来夜爬大军,一股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旋风席卷。景区的服务保障很快跟上。在已有的“金顶避难所”基础上,景区于去年5月火速上线4个“特种兵”服务驿站,分布在夜爬游客必经的枢纽点,全天候为游客提供免费开水、行李寄存、咨询求助和医疗服务,每逢高温或下雨天气还免费为游客发放矿泉水和雨衣。免费摆渡车也延续至夜间。另外,景区还增派了晚上的巡防员、警察。

▲“特种兵”服务驿站 资料图

武功山在国内户外圈闻名,吸引了很多爱好者,但随着武功山爆火,没有相关知识和经验、没有做好准备就来徒步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家山顶住宿的工作人员表示,经常碰到冻得哭的年轻人寻求一顶便宜的帐篷。网上流行的“反穿”,这是景区难以顾及的区域。记者注意到,景区线上线下都会提示不要随意走景区未开发路线和区域,路口有提示牌。

▲游客中心的夜爬提示牌 资料图

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武功山每年都会发生很多受伤、迷路的情况,需要救援,但人员损失很罕见。户外徒步属于自发行为,尤其是夜爬兴起后,给景区管理造成很大压力,人力、物力花费很大,景区也在想办法防范,例如加强管理、普及徒步登山知识。

记住这几条关键时刻能保命

近些年,户外运动热持续升温,但不少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而盲目行动。中国登山协会户外教培平台提示,徒步登山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户外爱好者应尽量结伴同行。此外,爱好者在出发前应多了解一些关于迷路、失温等突发情况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关键时候可以保命。

徒步登山等活动切忌独行

在所有关于徒步登山的相关注意事项中,禁止独自出行基本都排在第一条。

一个人在山上遇到危险时,无法及时得到帮助可能会导致事态恶化。同时,爬山对身体耐力要求较高,一个人长时间爬山,很可能会因为体力不支而遇到危险。更重要的是,在陌生的山区因为缺乏导航和方向感很容易迷路。单独爬山时,没有同伴交流和讨论路线,容易迷失方向。在没有同伴可以分担的情况下,人在陌生环境中容易心生恐惧。一旦遇到危险,很难被及时救助,也增加了救援难度。

平台倡议,户外爱好者徒步、登山时,尽量结伴而行,统一行动。同时,出行前应准备好各种相应物资,以便遭遇险境时自救。即便是有足够经验的资深户外爱好者、探险家,在独自出行时也要带好足够的物资,诸如备用衣物、哨子、指北针、急救包、手电、便携刀具、绳索等。

野外迷路时牢记“STOP”原则

平台介绍,在户外陌生环境里很容易迷路,尤其是在灌木丛生的树林、峡谷中的分岔沟口、遍布大石块的地方等,容易看不清足迹而在不知不觉中迷路。此外,在雨中、雾中或者傍晚时分,也容易因视野不好而迷路。

户外爱好者要避免迷路,需在出发前就做好准备,及时查看当地天气预报,并做最坏的打算。提前了解和搜集所到地区的地理信息,选择易辨认的地标,如山脉、河流、溪谷等。同时,学会使用手机导航,以及导航三大法宝(指北针、地形图和GPS)。攀登过程中,要沿成熟的路线行走,避免自行开路或擅自改变行动计划,判断不准方向时,切不可盲目前行。

如果做了最大努力,仍在野外迷路了,

就要及时停止前进,尽快冷静下来,

切勿贸然行进。

这种情况下,

国内外普遍使用的“STOP”原则,

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S”为Stay(留在原地),这是保持冷静的首要步骤。就近停下来把背包卸掉,节省体力,不要做无谓的消耗。 “T”为Think(思考),自问一些关键问题,有助于分析目前所处的状况,比如“我刚才经过了哪些关键地点?”“距离天黑还有多长时间?” “O”为Observe(观察),仔细观察四周,尽量找到一些标志物,如溪流、岩石、洞穴、公路,分辨四周声音,如流水声、车声,这些声音可以帮你找到安全区域。 “P”为Plan(计划),如果确定天黑之前走不出去,提早寻找好露营地点非常重要。天黑之前,需要找到生火的木材等。

做好预防措施,失温可以避免

爱好者在徒步、登山过程中,一旦因为淋雨出现浑身无力、打哆嗦、四肢发麻等情况,这多是失温前兆,要引起足够警惕。失温是一种身体产热和保暖能力长时间小于散热能力,从而导致体温越来越低的现象,主要是由环境低温、潮湿引起。

失温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轻度失温时,身体会感到寒冷,浑身不停颤抖,但仍处于可控范围,手脚会感到僵硬和麻木。 一旦出现乏力嗜睡,反应力下降,走路磕磕绊绊,说话开始吐词不清,双手无法完成一些最基本动作时,便到了中度失温阶段。 当人的意识开始模糊,对冷的感知变得迟钝,或者感觉不到太冷时,便进入重度失温阶段。这个阶段,人体已逐渐丧失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间歇时间越来越长直至最后不再颤抖。 最后便是死亡阶段,这时候全身肌肉僵硬蜷曲,脉搏和呼吸微弱,逐渐昏迷。如果得不到及时救助,失温导致的死亡率很高。

徒步、登山目的地多为高海拔地区,气温要低于平地,理论上,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便会降低6℃。户外爱好者出发前,需提前了解当地天气情况,如遇恶劣天气要果断取消行程。同时,要记得多带几件衣服,保持身体干燥,若被汗水、雨水打湿,及时更换衣物。关键时候,帽子、雨衣、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保温毯等都是能救命的。

此外,高海拔地区往往风大,流动的空气在高海拔地区会不断把热量从人体体表移走,这种“风冷效应”使体感温度在有风时会更低,一旦有失温前兆应尽量做好防风措施。同时,要防止脱水、避免过度疲劳,补充食物和热饮能有效预防失温。总之,失温在户外活动中虽然是致命的,但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是可以避免的。

来源:辽沈晚报(lswbwx)综合红星新闻、新京报、荆州日报

编辑:崔陶然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