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媒体说,中国对俄罗斯的军事援助越来越不遮遮掩掩了。起因是10月5日晚,俄罗斯对乌克兰西部发动了大规模空袭:496架无人机与53枚导弹齐上阵,造成5人死亡与基础设施被严重损毁。凑巧的是,当天晚上,至少有三颗中国“遥感”系列的军用卫星正好也出现在这一区域的上空。然后,乌克兰和西方媒体开始向中国泼脏水。 只看外媒内容,可能会觉得中国卫星在给俄军当“千里眼”,可说白了,这还是舆论战里的一出老戏码。 卫星飞过乌克兰上空,本身不是秘密。遥感系列走的是太阳同步轨道,每天固定时间经过同一地点,提前一周就能在公开网站查到轨迹。 那天晚上飞了九次,听起来次数多,其实只是轨道规律的正常体现。 这些卫星主要干的是民用活儿,比如监测农田、森林火灾、洪涝灾害,对外一直宣称是科研和资源勘查用途。 虽然西方习惯把它们往军事上联想,但真要拿它们当实时战场指挥工具,技术上根本说不通。 夜间空袭打的是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目标小、速度快,卫星成像幅宽才十几公里,重访周期又长,没法做到实时引导。 更关键的是,数据传下来得靠地面站接收,中国在乌克兰附近没有接收点,原始影像传到莫斯科至少要一个多小时,等数据到了,导弹早就落地了。 俄罗斯自己也不是没本事。他们有格洛纳斯导航系统、“蔓藤”电子侦察机和本土雷达网,打击利沃夫这种靠近边境的目标,完全能靠自家体系搞定。 真要临时调用外国卫星,反而容易暴露作战节奏,增加泄密风险。 乌克兰情报部门的说法,听着挺狠,说中国在帮俄罗斯瞄准平民设施,可拿不出任何实锤。 没有数据交易记录,没有指令修改痕迹,也没发现地面联络人员。连俄罗斯自己都公开回应,压根不需要外力支援,这话等于直接打了乌方的脸。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也很干脆,强调遥感卫星不参与战场情报共享,中方正忙着推动停火倡议,这时候去帮哪一方都不合逻辑。 那几天联合国正在日内瓦开会,中国还在积极分发和平方案文件,真要掺和进去,国际信誉直接崩盘。 这事背后,地缘博弈的味道比技术事实浓得多。法国媒体把“九次飞越”包装成“持续监视”,把公开数据说成“独家猛料”,目的很明确——给欧盟对华强硬派递刀子。 眼下欧盟正酝酿新一轮对俄制裁,拉上中国当靶子,既能加码制裁理由,又能压制中国在调停问题上的影响力。 类似的操作早有先例。2023年就有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卫星飞越赫尔松,后来证明也只是日常轨道,没任何异常。 这次换了个地方,剧情还是老一套:技术巧合+情绪渲染+政治升格。 更讽刺的是,美国、芬兰等国的商业卫星一直在给乌克兰提供高精度实时图像,甚至整合进作战系统,直接指导打击。 这些事没人多提,反倒是中国正常运行的科研卫星被揪出来大做文章。 说到底,这波指控就是一场典型的叙事战。靠的是制造悬念、放大巧合、转移焦点。乌克兰想借机拉中国下水,逼北京选边站,同时向西方讨要更多援助。 可现实是,卫星不会说谎,轨道数据摆在那里。把日常飞行当成军事协作,就像因为下雨天有人打伞,就说他提前知道要下雨一样荒唐。 中国卫星在天上干的是正经活儿,不是战场上的帮凶。这种没证据的甩锅,骗得了眼球,骗不了真相。
俄乌战争恐怕要结束了。紧挨着俄罗斯的几个国家,像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