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成荫
春暖花开的泰兴,又到了菜苔大量上市的季节,然而,种菜人没有了往年的欢乐,却有些憋屈。
种菜苔是泰兴农村的支柱产业,种植的是一种苏州青的矮脚青菜,目的是为了掐菜苔卖。农历的十一月份把菜秧移栽到田里,第一年春节以后,天气转暖,青菜便开始抽苔,这就到了农民卖菜苔的季节。

栽下了青菜,种下了希望
泰兴有几家蔬菜加工企业,把菜苔收购去,清洗、杀青,再速冻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每到了菜苔上市季节,到处可以看到收购菜苔的代收点,当地人把菜苔收购起来,贩卖到蔬菜加工厂,赚取差价。
去年,菜苔的价格两块多钱一斤,种菜人确实赚到了一点辛苦钱。尝到甜头后,农夫开始扩大种植,多的人家种植到一亩地,一般人家也有两三分地。栽下了菜秧,就种下了希望。
菜苔的产量特别高,一分地一天可以掐四五十斤,而且天天有得掐,今天掐了,一个晚上又长出来了,一棵青菜同时长出五六支菜苔,可持续采摘10天左右。算下来,一亩地可以采收鲜菜苔5000斤,确实为农民创造了财富。
然而,今年却令农民兄弟大失所望了。前几天,菜苔开始采摘了,刚开始收购价为一块四一斤,明显比去年低了好多,种菜人隐隐约约感觉到危机感:今天不值钱了。

农民掐菜苔的场景,累得腰酸背痛
这几天,下起来春雨,久旱逢甘霖,在雨水的浇灌下,菜苔开始疯长,到了盛产期。本来是种菜人最开心的季节,然而却开心不起来。前天收购价格降到了六毛钱一斤,昨天又跌到五毛,今天彻底跌到沟底了,三毛钱一斤。
跌就跌吧,总归不能让它烂在田里。哪知道,收购标准发生了变化,叶片多的不收,没有花蕾的不收,梗子长的不收,有了花的不收、有黄叶的不收……收菜苔的商贩打出了口号:两叶一心。乖乖隆的咚,菜苔成了“两芽一尖”的明前茶了。
我家种了二分地的青菜,昨天,没到五点就起床了,披着雨衣,冒着绵绵春雨开始采摘,一直忙到十点多钟,总算掐完了,掐了两蛇皮袋,足足有百十斤。赶到菜苔收购点,卖菜苔的农民兄弟已排了有五百米的长队,人声鼎沸,比赶庙会还热闹。好不容易快轮到我过秤了,收菜苔的老板叫嚷起来:今天收满了,不收了。
一盆冷水当头一泼,瞬间从头凉到脚后跟。这东西掐下来就得随即卖出去,放一个晚上就发黄了。人家不收了也没办法,只得垂头丧气拉回去。看到这么多鲜嫩的菜苔,有些六神无主,吃又吃不了,送人又没处送。

卖菜苔的农民排起了长队,比赶庙会还热闹
罢了罢了,买两包盐回来,腌霉干菜,留着煮肉、包馒头。明年,宁可地里长草,绝不种菜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