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正为山东诸将不服粟裕而发愁,陈毅急:你给我一物就行了

诗意染红尘 2025-02-02 13:36:59

1946年10月,毛主席和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陆续将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以及山东军区的部队合并整编,共同协作担负作战任务,将来组成新的华东野战军。

毛主席专门要求,部队在作战中先行探索协同统一问题,由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担任副司令员,具体负责军事指挥决策。

本来,部队陆续调整整编,实现了优化整合,指挥更加高效,作战更加统一,各个部队形成拳头合力了。但没想到的是,刚刚开始整编不久,便出现了问题。

山东野战军和山东军区的将领,因对粟裕不了解,突然让他具体负责军事指挥,大家心里非常不服气。就如许世友、陈世榘等人,竟然在作战中不服从命令,甚至敢公然顶撞粟裕,给粟裕在作战中定下决心,产生了极大干扰。

面对这一局面,毛主席事先是没有料到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也是苦苦思索良策,但又感觉都不太合适。就在这时,陈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一开始,他觉得部队需要磨合,将领之间有争论也是可以原谅的。可随着作战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了。有时陈毅心急,遇到这样的情况便训斥山东军区将领,要求他们服从命令,可是效果并不好。

而大家也是知道的,粟裕更像一个儒将,一般是不会对将领发脾气的。因此,在作战中有人顶撞或是不理解的时候,他也是耐心地做说服工作,解释自己的意图。

可是,他越是这样,有些脾气大的将领越不领情,反而觉得粟裕好说话,粟裕的指示要求下达到部队,稍微有一些不对心思,这些将领就要向粟裕抗议,甚至发牢骚。

而熟悉粟裕的人都知道,他的指挥一般都是出奇制胜。这样一来,就要频繁地调动部队,有些人便认为这是他不了解实际情况,瞎折腾部队。因此,有人便把这些情况告到了军委。

因此,毛主席也很快知道了这一情况,可又没有太好的办法来解决。换人是不行的,因为他知道,当前在华东只有粟裕的指挥他才放心。可是,山东诸将也都是身经百战,资历很老,打仗也不含糊,又不能说得太重担心影响士气。

就在这个时候,陈毅专门致电毛主席。讲了这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一些将领不服粟裕指挥的问题,他提出向毛主席要一物,并肯定地说,只要拿到这个东西,就能很快解决这个问题。

果不其然,毛主席把这个东西交给了陈毅,山东将领转变得特别快,甚至开始主动向粟裕学习,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陈毅对毛主席说,粟裕指挥苏中七战战捷,尽显高超的战略智慧和指挥艺术,也有效地贯彻执行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意图。

他认为,山东诸将不服粟裕,那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对粟裕不熟悉,更不知道他的战略格局和指挥艺术,说白了,就是个个心高气傲,觉得自己行,不知道粟裕的高明之处。

他觉得,应该把粟裕在苏中指挥时,与军委所有往来的电文都统一印刷出来,让大家看一看,粟裕是怎么指挥部队的,是怎么贯彻中央军委意图的,是怎么大范围调动部队,最后取得什么战果,又实现了哪些战略目标……大家看完这些电文后,就会从心里由衷地佩服粟裕的。

毛主席觉得陈毅的这个建议非常好,立即让作战部门把这些电文合成一辑,并印刷出来交给了陈毅。而陈毅将这些东西分发给了所有山东将领。

正如陈毅所料,山东将领看过这些往来的电文后,都由衷地发出了感叹,粟裕竟用3万人马,就把12万国军精锐打得七零八落,我军不但拿下了所有重要军事据点,还歼敌5万多人,这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指挥。

而此时,大家联想到了与苏中战役同时展开的山东战场,进攻泗县受挫,又丢掉了两淮……可以说,山东战场打得非常艰难。简直就与苏中战场形成了鲜的对比,大家对粟裕的敬佩也就油然而生了。

不久后,宿北战役打响,诸将通力协作,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和粟裕的共同指挥下大获全胜,打了一个了不起的翻身仗。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

1 阅读:16
诗意染红尘

诗意染红尘

诗意染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