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长正式宣布 10月16日,俄外长拉夫罗夫15日表示,在俄美两国总统阿拉

云景史实记 2025-10-16 19:13:16

俄罗斯外长正式宣布 10月16日,俄外长拉夫罗夫15日表示,在俄美两国总统阿拉斯加会晤后,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印象,即俄美关系已开启新的篇章。两个月过去后,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印象,即这一谨慎的乐观有些为时过早了。 阿拉斯加会晤时那点微弱的暖意,在“战斧”导弹的阴影下正迅速冻结。当时特朗普和普京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外界都传 “俄美关系要开启新篇章了”。 可谁都没往深了想,这种没有实质共识的会面,顶多算是表面上的 “不翻脸”。拉夫罗夫现在说乐观为时过早,那都是客气话 —— 从美国后来的所作所为看,他们压根就没打算真缓和关系。 真正让局势变僵的,就是那该死的 “战斧” 巡航导弹。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武器,最大射程能超 2000 公里,从乌克兰境内一发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都在打击范围内,战斗部足足 450 公斤,比乌克兰现在用的无人机威力大多了,一两枚命中就能造成毁灭性破坏。 之前泽连斯基求了好几次,拜登政府都没敢答应,现在特朗普却把这事儿摆上了台面,17 号还要和泽连斯基专门谈,这明摆着是往俄罗斯心口上捅刀子。 拉夫罗夫说这会 “巨大损害” 俄美关系,这话里的分量可比普通警告重多了,简直就是在白宫门前划了道生死线。 俄罗斯为啥反应这么激烈?想想 2018 年叙利亚战场就知道了,当时美军发射的 “战斧” 导弹,被俄军的 S-400 防空系统拦下来过,可那是在叙利亚,离俄罗斯本土远着呢。 现在要是把这导弹送到乌克兰手里,等于把枪口直接顶在了俄罗斯脑门上,莫斯科周边都已经部署了 S-400、S-500 防空系统,这架势就是真要打 “莫斯科保卫战” 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战斧” 还能装核弹头。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早就说了,要是真到那一步,局势就 “严重升级” 了。这可不是吓唬人,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写得明明白白,本土要是遭了生存性威胁,连战术核武器都可能用。 特朗普自己也承认给 “战斧” 会让局势升级,可他还在那儿摇摆不定,一会儿说 “基本决定” 要给,一会儿又叹着气说 “对普京失望”,说白了就是把这导弹当施压的筹码,根本不管会不会引爆更大的冲突。 美国这算盘打得精,可代价是把全世界都拖进危险里。截至 10 月,美国给乌克兰的援助都超 1100 亿美元了,国内老百姓怨声载道,特朗普一边要拿对乌强硬讨好部分选民,一边又怕局势失控丢了中间选票,才搞出这反复无常的戏码。 9 月 23 号还骂俄罗斯是 “纸老虎”,10 月 12 号就放狠话要送导弹,15 号又突然缓和语气,这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哪有半分真心想解决问题的样子? 俄罗斯也不是软柿子,最近已经和古巴签了军事合作协议,暗示可能要在古巴部署导弹,那可是当年古巴导弹危机的老地方,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你敢动我的底线,我就敢戳你的痛处。 普京还特意提了《新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想把 “战斧” 问题和核军控绑在一起谈,可特朗普政府压根不接话,这不就是逼着俄罗斯往更激进的方向走吗? 最让人寒心的是,俄方其实一直想谈。之前提议提高俄乌谈判的级别,分人道主义、军事、政治三个小组好好聊,可乌克兰连理都不理,背后还不是有美国撑腰? 拉夫罗夫说得对,欧洲巴不得把这场战争变成 “特朗普的战争”,乌克兰也想把美国绑在自己战车上,这么一搅和,俄美关系还怎么正常化? 现在再回头看阿拉斯加会晤那点 “暖意”,简直就是个笑话。没有实际的互信基础,没有明确的合作共识,全靠场面话撑着,一旦碰到 “战斧” 这种触及核心利益的问题,立马就现了原形。 拉夫罗夫划下的这道红线,不只是给美国看的,也是给全世界看的:别把俄罗斯的克制当软弱,真把导弹送过去,那就不是俄乌冲突的事儿了,是俄美直接的对抗。 说句实在的,中老年人都经历过冷战,知道大国掰手腕的危险。当年古巴导弹危机差一点就引发核战争,现在 “战斧” 导弹要是真进了乌克兰,说不定比当年还危险。 美国要是真不管不顾跨了这条线,俄美关系就不是 “巨大损害” 那么简单了,恐怕得退回冷战最紧张的年代,甚至更糟。 拉夫罗夫的话算是给所有人敲了警钟:别再幻想什么 “新篇章” 了,美国不收起递向乌克兰的导弹,俄美关系就只能在冰点下越陷越深。 这道红线能不能守住,不仅关乎俄美两国,更关乎全世界的安危,但愿美国能早点清醒,别真把事情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0 阅读:1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