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公开场合谈及中美经贸关系时抛出了强

文史资鉴堂 2025-10-17 11:04:51

当地时间 10 月 15 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公开场合谈及中美经贸关系时抛出了强硬表态:如果中国政府中的一些人想通过令人失望的行动和经济胁迫来减缓全球经济增长,那么中国经济将受到最严重的伤害。   这话可不是随便哪个官员随口说的,贝森特现在是特朗普政府的核心经济操盘手,年初刚由参议院确认出任财政部长,还是特朗普的顶级筹款人和经济顾问,他的态度基本就代表了当前美国政府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官方立场。   要理解他这话的来头,得先看看最近中美之间的经贸纠葛。就在 10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刚发布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及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中方说得很清楚,这是依法完善出口管制体系,毕竟中重稀土在军事领域用途关键,这么做是为了履行防扩散义务、维护地区稳定,而且民用合规的申请都能获批,根本不是禁止出口。但在美方看来,这却成了所谓的经济胁迫,贝森特的表态就是冲着这事来的,本质上还是延续了美方一贯的施压套路。   熟悉贝森特的人都知道,他对中国向来没什么温和态度。早在今年 1 月刚上任时,就放话说要用关税、制裁对付所谓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还提到要严格管控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的对华出口。  之后更是炒作墨西哥提议对华加征关税,喊话加拿大跟风,被中国大使馆直接怼了回去,说施压胁迫不是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这次拿稀土管制说事,不过是换了个由头继续极限施压,毕竟他 4 月份还说过中美关税战会降温,5 月又预测谈判几周内有进展,现在突然改口放狠话,明显是谈判策略的一部分。但贝森特说的中国与世界的对抗,压根站不住脚。先不说中国的出口管制完全符合国际规则,单看谁在真正搞经济胁迫,答案就很清楚。   中方早就指出,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对华实施的管制清单物项超过 3000 项,而中方只有 900 余项,美方还搞低至 0% 的最低含量规则,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就拿稀土这事来说,美方自己常年对半导体设备、芯片等产品实施单边制裁,现在中国依法依规管控敏感物项,反倒被倒打一耙,这双重标准也太明显了。   贝森特嘴里说 “中国经济将受最严重伤害”,但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却很真实。就在 10 月 12 日,美方威胁要对中国加征 100% 关税后,美股一天就蒸发了 2 万亿美元,创下今年 4 月以来的最差表现。   毕竟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很多美国企业的重要市场,真要是彻底闹僵,美国农场主、制造业工人第一个受影响,这一点贝森特自己其实也清楚,他 4 月份就承认过特朗普祭出的 145% 关税无法长期维持。   现在美方的套路和当初对印度差不多,都是先抛出苛刻指责,再用制裁、关税威胁,试图逼对方让步。但中国和印度的情况不同,更不是能随便拿捏的。   面对美方的威胁,中方早就亮明了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坚决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从实际行动看,中方一直保持冷静,既留着谈判的空间,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毕竟手里有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一整套反制工具。   贝森特这通狠话出来后,不光中方不买账,国际舆论也看出了门道。有国外网民就嘲讽,以前说中国在绿色能源上做得不够,现在中国产能上来了又说过剩,简直不讲理。美方所谓的对抗说法,本质上是想逼迫中国在经贸谈判中放弃核心利益,但这种极限施压的手段早就不好使了。   想想看,从 2 月的视频通话到 7 月的斯德哥尔摩会谈,中方一直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沟通,但前提是不能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这一点从来没松过口。贝森特的表态更像是一种谈判造势,就像当初美国商务部长预测莫迪 滑跪一样,都是想通过放狠话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   但中国不是印度,面对霸权施压从来不会低头,更何况中方的政策根本不是什么 “经济胁迫”,而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规则的正当之举。   现在距离美方威胁的 11 月 1 日关税生效日越来越近,贝森特要是真为了美国经济好,与其喊 “对抗” 口号,不如好好坐下来谈,毕竟他自己也说过任何美中谈判都必须在最高层之间进行,而且得相互尊重。要是继续搞极限施压那一套,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