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00 年,慈禧狼狈逃窜至山西首富乔家,临行时,慈禧让乔家借她 10 万两,乔致庸扑通一声跪倒在地:“30 万都行,但您得留下一样东西。” 乔致庸细说要求,慈禧大笑:“这有何难?“ 当时的清廷已因战乱陷入混乱,慈禧西逃途中威严尽失,与寻常难民无异。 此时的她虽仍有太后名分,实际权威却大幅下滑,沿途不少官员都不愿接济,比如到达昌平时,当地知州就以生病为由,拒不打开城门迎接。 作为晋商代表的乔致庸,却看出了这背后的利害,他清楚,即便慈禧暂时落魄,但“太后”这一身份象征的皇权影响力仍在,只是暂时处于低谷。 当慈禧提出借10万两白银时,乔致庸主动将数额提高到30万两,条件是要慈禧亲笔题写一幅墨宝,慈禧听到乔致庸的要求后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对她而言,亲笔题字几乎无需付出成本,却能轻松获得30万两白银的资助,实属划算,但她或许并未意识到,这几个字对乔家而言,价值远超30万两白银。 随后,慈禧题写了“福种琅嬛”四个字,赠予乔致庸。 消息传开后,不少人嘲笑乔致庸傻,用真金白银换了几个不能吃不能用的字,但乔致庸深知这四个字的分量——御笔亲题的匾额是独一份的“官方认证”,直接将乔家与清廷的权力绑定了,更为乔家带来了双重保障。 在生意场上,这匾额就是一张护身符,在晚清那样的乱世,有了这块匾,就等于有了最硬的政治资本,凭借这一优势,乔家顺利涉足“官银汇兑”等官方特许经营业务,业务规模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在家族声望层面,这块匾额更是让乔家名留史册,乔致庸明白,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慈禧作为晚清重要人物一定会被载入史书。 而乔家因“雪中送炭”并获御笔题字,自然会以“太后恩人”的身份伴随慈禧的历史记载流传下来,这种家族声望的提升,是再多金银也无法换来的。 说到底,乔致庸这笔交易告诉我们,最顶级的投,往往投的不是看得见的实物,而是看不见的关系和名望。他用一笔钱同时抓住了权力和历史的未来,这种眼光才真正称得上是商业智慧。 主要信源:(上游新闻——啥意思?慈禧竟给这家人题下“福种琅环”几个字?背后有什么故事?)
[微风]1900年,慈禧狼狈逃窜至山西首富乔家,临行时,慈禧让乔家借她10
千浅挽星星
2025-10-17 18:42:55
0
阅读:152
BBB
没想到当时的老佛爷还会写繁体字,还是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