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时年55岁的载沣在天津留下标准照。他是末代皇帝溥
1938年,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时年55岁的载沣在天津留下标准照。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也是一位爱国之士。晚年载沣送孙女上学,老校长带着老师集体鞠躬行礼,载沣惊得连连摆手:民国不兴这套!溥仪登基时只有3岁,说话走路...
【载沣】新闻资讯
1938年,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时年55岁的载沣在天津留下标准照。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也是一位爱国之士。晚年载沣送孙女上学,老校长带着老师集体鞠躬行礼,载沣惊得连连摆手:民国不兴这套!溥仪登基时只有3岁,说话走路...
1950年,28岁就退休在家的清朝摄政王载沣,晚年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了曾经代表着皇族荣耀的醇亲王府。儿子为此难以理解,大声的质问他“为什么?然而他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就让儿子闭了嘴。载沣,1883年2月12日生于北京醇亲...
清朝治理失败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把汉人当成了工具,比如摄政王载沣就曾经怒斥张之洞:什么你大清。清朝咋就垮了?说白了,最大的毛病就是把汉人当工具使,压根没当一家人。1909年,摄政王载沣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冲着大功臣张之洞...
载沣:一位清醒的皇室成员 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末民初这段时期无疑是最为波澜壮阔且充满变革的时代之一。无数人物在这个大舞台上登场,演绎着各自的故事,载沣便是其中一位极具独特色彩的角色。他身处封建王朝的权力核心,却在...
载沣被慈禧推上大清摄政王的大位之后,才不配位,亡国之兆是接二连三。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载沣的儿子溥仪在太和殿登基。当时,天气很冷,登基大典的程序又繁多,三岁的溥仪耐心有限,大冷天见下面黑压压的一群人朝他磕头...
载沣被慈禧推上大清摄政王的大位之后,才不配位,亡国之兆是接二连三。载沣一上台,刀先砍向汉臣,袁世凯是第一个倒霉的。他不是看不见袁手上握着的北洋军,而是看得太清楚,削军权、断后路、逼退位,一步步干净利落,连茶都不...
清朝治理失败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把汉人当成了工具,比如摄政王载沣就曾经怒斥张之洞:什么你大清。张之洞在上朝时的口头禅就是我大清,摄政王载沣就觉得他是一个汉人,不配这么说。后来张之洞就说你大清,就变成了晚清的笑话。...
载沣被慈禧推上大清摄政王的大位之后,才不配位,亡国之兆是接二连三。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载沣的儿子溥仪在太和殿登基。当时,天气很冷,登基大典的程序又繁多,三岁的溥仪耐心有限,大冷天见下面黑压压的一群人朝他磕头...
1950年,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载沣做出了一个让世人感叹的决定,他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了家族的醇亲王府。1950年,北京的空气中弥漫着新生的气息,曾经的皇城根儿下,一场特殊的交易正在悄然进行,主角不是腰缠万贯的商人,也...
不久,他的生父载沣则是做了摄政王。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中,溥仪成为大清的脸面。在毒死光绪之后,慈禧知道,自己要找一个接班人。这个接班人必须老实听话,否则可能葬送了江山。于是,载沣的儿子溥仪被选中了。当老佛爷的懿旨...
如何评价摄政王载沣?一句话就是,年轻时冲动,中年能看清局势,晚年识大体。年轻的载沣不知天高地厚,以为手里有兵就能为所欲为。甚至说出了那句让张之洞都破防的话,“有兵在,怕什么”。立宪派本来是站在清朝这边的,但他...
末代摄政王-载沣,溥仪生父。长得挺帅的,据说是晚清最帅王爷。作为2000年封 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实际掌权者,结局真算不错了。到了这一代的爱新觉罗,长相已经和北方汉族没太大区别了。其实旗人不等于满人,很多汉族也属于旗人,...
1938年,55岁的“末代醇亲王”载沣在天津时的一张照片,当时的他已经改名金有之,不再过问任何政事,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就连儿子溥仪在东北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邀他任职,他也坚决推辞。
清朝末年,作为满清重臣的醇亲王父子—奕譞与载沣,就上演了一出跨越两代的"躺平"故事。身为道光帝第七子的奕譞,深谙权力斗争的危险,选择明哲保身;其子载沣则在28岁登上摄政王之位后,同样选择了消极避世。【铁帽王权:...
但仔细想想,如果当年载沣真的抓住了“立宪”这根救命稻草,历史会不会有不同的走向?慈禧太后的“仿行宪政”:一场迟来的尝试 提到清朝末年的改革,不得不提慈禧太后。她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但在清末危机四伏之时,她做出了...
载沣是道光帝亲孙子、光绪帝堂弟 自幼由慈禧太后胞妹婉贞抚养,两岁晋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岁成奉恩镇国公,八岁承袭醇亲王爵位。王府里都是大儒教导,他满汉文化样样精通,妥妥“学霸”。戊戌变法时,满腔热血参与其中,满心...
他与年轻自负的载沣之间的矛盾可谓是张之洞晚年悲剧的缩影。载沣面对一切有着令人瞩目的自信,但这样的自信在张之洞看来不过是年轻人的傲慢。每当载沣在朝堂之上高谈阔论,张之洞心中却充满了无奈与焦虑。他知道,自己身处的这...
清朝末年的摄政王载沣,带着他的权力争斗,真是把整个大清推向了灭亡的边缘。载沣作为摄政王,身上压着不小的历史重担。1875年的变故,让这个“皇族”的后代一不小心就成了决策者。可他上位的背景,却并不是那么简单。清朝已是...
瑞澄的电报让王公大臣们惊惶之极,就连摄政王载沣(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都有些沉不住气了。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清政府尚有八旗兵10多万人,绿营兵20多万人,巡防营20多万人,新军20多万人,合起来有70多万人。而革命...
载沣,这个名字曾是晚清历史的一个符号。他因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在1908年登上了摄政王的位置,成为清廷的实际掌舵者。这个位置并未带来荣耀,反而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当时的清政府已是千疮百孔,列强环伺,内忧外患...
而他的父亲载沣也因此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大清历史上第二位摄政王。PS:大清第一位摄政王是多尔衮,也是最终奠定大清基业的实际掌权者。作为摄政王,很明显载沣的政治手段要远逊色于他的上一任多尔衮。但比起年仅三岁的溥仪,载沣...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