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刚刚正式宣布 2025年10月17日,美国国土安全部正式宣布,从10月16日起,对所有通过“人道主义豁免”途径进入或停留在美国的移民统一征收1000美元的费用。 新规由国土安全部推动,助理部长麦克劳克林直言,这是为了纠正拜登政府时期“过度宽松”的移民政策。她称,过去几年,人道豁免被滥用,成了“变相大赦”的通道,导致大量未经充分审查的人员进入美国。如今,新政府要推动“责任制移民”,谁想留下,谁就得承担成本。 缴费环节设在审批通过之后,属于“后置收费”。也就是说,申请人先走完流程,等来的是两张纸:一张是批准通知,另一张是缴费单。没交钱?许可作废。这种“先批后付、不付不放行”的模式,被不少媒体称为“人道主义买票入场”。 当然,政策留有例外:医疗急救、器官捐献、临终探亲、葬礼参与、被收养儿童及协助办案人员,可免除此费。 但这只是更大改革的一部分。根据今年7月通过的《一揽子美丽法案》,一系列移民相关费用全面上调:庇护申请费100美元,每年续缴;工作许可涨至550美元,续签275美元;而最引人争议的,是H-1B签证——从原本几百美元直接跳到10万美元。 这一数字震惊科技界。美国商会已提起诉讼,警告这将让中小企业彻底失去引进外籍人才的能力。有初创公司创始人吐槽:“现在招一个外国工程师,成本比建办公室还高,干脆去多伦多开公司算了。” 而对弱势群体来说,1000美元更是难以承受。一位来自洪都拉斯的母亲表示,她带着孩子徒步穿越中美洲,只为逃离帮派暴力。如今面对这笔费用,她无奈地说:“我身上连50美元都没有,怎么凑1000?难道命不值这个价?” 网友对此看法两极。支持者认为:“纳税人不该无限买单,适当收费能防止滥用。”也有人质疑:“把人道主义明码标价,美国还是‘灯塔’吗?” 从更深层看,这不仅是费用问题,更是价值观的转向——美国正在从“欢迎所有人”的移民传统,转向“筛选与管控”并重的模式。安全、财政、劳动力需求成为优先考量,而同情与庇护的空间正在被压缩。 但问题也来了:当逃命也需要先交钱,我们是否正在把最需要帮助的人拒之门外?当高技能人才因天价签证流向加拿大、德国或澳大利亚,美国的全球竞争力又将如何维持? 移民政策从来不是非黑即白。但在“管住”和“救急”之间,如何找到平衡,或许是美国接下来必须面对的难题。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就在刚刚,美国终于认怂摊牌了!副总统亲口说:我们25年搞砸了!美国副总统
【133评论】【1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