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蒙古国那边确实不好过,各种消息看下来,一个字:难。难在哪?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比法国、德国、西班牙加起来还大,地下埋着数不清的铜矿、煤矿、稀土,按理说守着这金山银山,日子不该差。可问题是,这些宝贝疙瘩运不出去。 从理论上讲,蒙古完全应当凭借这些宝贵的资源实现经济腾飞,然而,现实却是这些金山银山未能转化为真正的财富,反而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累赘。 就说煤炭吧,这可是蒙古国的经济命脉,2023 年光煤炭出口就挣了 88 亿美元,占了全国总出口收入的一半以上,2024 年对华出口量更是冲到 8300 万吨,几乎全靠这生意撑着外汇储备。 但 2025 年上半年就掉了链子,核心企业额尔登斯塔旺陶勒盖公司原本计划出口 3000 万吨,结果只完成 1370 万吨,差了一大截。最关键的问题出在运输上,2024 年刚建好的塔旺陶勒盖煤炭装载物流中心,本想靠它年运 1000 万吨煤炭,实际只运了 14.5 万吨,完成率连 2% 都不到。 这物流中心简直成了 “堵点” 代名词。设计好的日装载能力是 6 万吨,现在一天顶多装 8000 吨,设备坏得一塌糊涂。四台变压器烧了三台,电力跟不上,煤炭传送带磨出了破洞,连钢轨都被腐蚀得让装载机直接停摆。 更糟的是这些问题迟迟没人修,额尔登斯塔旺陶勒盖公司催了好几次,负责建设的博迪集团和塔旺陶勒盖铁路公司都没拿出解决方案,据说项目资金还可能被挪用了,用的材料也是劣质货,好好的枢纽成了摆设。 运输通道本身就少得可怜。中蒙边界长 4700 公里,却只有 1 个铁路口岸、13 个公路口岸,煤炭出口基本靠公路硬扛。 嘎舒苏海图口岸是最忙的公路口岸,每天大卡车排成长龙,超载成了常态,不仅把公路压得坑坑洼洼,还搅得沿线牧民不得安宁,环境也跟着遭罪。公路运输成本高不说,效率还低,根本撑不起矿产出口的需求,2025 年上半年的出口下滑,很大程度就是运不出去导致的。 更要命的是,蒙古国 91.3% 的出口都靠中国市场,本来是近水楼台,却因为运输能力跟不上,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中国市场需求一直稳定,但蒙古国自己运不出来,反而可能让中国转向其他供应国。眼瞅着外汇储备才 50 亿美元,要是煤炭出口再掉下去,财政赤字肯定要扩大,经济链都可能出问题。 好在最近有了点转机,蒙古国总理第四次访华时,终于和中国签了甘其毛都 — 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的协议,这可是 1955 年之后首个新铁路口岸项目。 这条铁路 2027 年通车后,每年能运 3000 万吨货物,差不多能扛下六成的煤炭出口量,塔旺陶勒盖煤矿的年出口量有望冲到 7000 万吨,一年能多赚 15 亿美元,对只有 50 亿外汇储备的蒙古国来说太关键了。 他们还计划建满都拉 — 杭吉等几条跨境铁路,想搭起 “三纵一横” 的铁路网,跟中俄铁路连起来。但眼前的设备故障、管理乱象还得先解决,不然金山银山再厚,运不出去也只能看着发愁。 说到底,蒙古国现在的难,怨不得别人,是自己当年的选择埋下的祸根,也是这些年瞎折腾的结果。有时候不让它轻易借道,不是故意刁难,就是要让它明白:机会不是天天有,合作得拿出真心实意。 信源:中华网
这次稀土管制,完全经不起细究,因为仔细查一查就会发现,这招实在是太有分量了
【1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