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 7 天后, 欧美汽车大厂找上门了,荷兰政府表示:要与中国好好谈谈,确保欧美国家利益!请问荷兰政府:中国企业的利益呢? 10月17日,欧美汽车制造商协会联合发出警告,称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的行为,已经导致汽车芯片供应出现严重不确定性,若不立即恢复供货,欧美汽车产业将在数周内遭遇生产停摆风险。 荷兰政府这波操作真是把 “双重标准” 玩得明明白白,中方反制刚满 7 天就急着喊 “好好谈谈”,开口闭口都是 “确保欧美国家利益”,倒是把被他们抢了资产的中国企业抛到了九霄云外。要搞清楚这其中的荒谬,得先看看安世半导体到底是块什么 “肥肉”,以及荷兰是怎么动手的。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普通公司,作为全球第三大功率分立器件厂商,它的芯片装在宝马、大众这些欧美车企的车舱里,供给全球 2.5 万家客户,年产能超 1000 亿颗,说是汽车芯片产业链的 “咽喉” 一点不夸张。 更关键的是,这公司早就被中国闻泰科技收入囊中,2024 年光是安世就给闻泰贡献了 147 亿营收,剥离非核心业务后占比更是飙升到 68%,妥妥的 “利润压舱石”。 可荷兰政府一句话,就用 70 多年前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以莫须有的 “国家安全风险” 为由,强行接管了安世,冻结了中方超 300 亿元的资产,还停了中方 CEO 的职,把治理权全交到外籍董事手里,美其名曰 “保障欧洲供应链安全”,实则就是一场打着规则旗号的 “明抢”。 更讽刺的是,这背后全是美国的影子。虽然荷兰官方嘴硬说 “独立决策”,但法庭文件早曝光了,6 月份美国就逼着荷兰要求安世调整中方 CEO 身份,美方新规刚落地,荷兰的冻结令就跟着来了,这时间点巧合得像提前排练过。 荷兰这波操作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把自己架在了火上 —— 安世的全球产能大半在中国江苏和广东的工厂,中方反制一出手就限制了安世在华产线的出口许可,等于直接锁死了出货渠道。荷兰本想攥住芯片供应的命门,结果发现自己握住的是个 “烫手山芋”。 中方的反制之所以能立竿见影,靠的是实打实的产业链话语权。荷兰自己心里门儿清,他们每年要买走中国 26.4% 的稀土化合物,比美国还多近 10 个百分点,而安世的芯片生产、ASML 的光刻机制造都离不开中国稀土。 10 月 9 日中方升级稀土出口管制,把含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物项都纳入审查,这一下就掐住了欧洲半导体产业的 “原材料脖子”。 ASML 的出货进度立马受影响,荷兰才后知后觉自己捅了马蜂窝,但即便如此,求谈的时候也只字不提中国企业的损失。 欧美汽车大厂的警告更是把这场闹剧推向了高潮。10 月 17 日欧美汽车制造商协会集体发声,说再不停供欧美汽车产业几周内就得停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安世的芯片是成熟制程的关键供应,宝马、大众这些巨头早就把它写进了核心供应链,之前全球缺芯潮时,哪怕单家车企每月少拿几万颗芯片,就得砍掉数千辆汽车产能。现在荷兰强行接管导致供应中断,欧美车企自然坐不住,纷纷逼着荷兰政府低头。 可荷兰政府只想着怎么给欧美车企交差,压根没考虑闻泰科技的损失 —— 公司不仅丢了 300 亿资产的控制权,股价震荡、长期合作受损,还得花大力气通过国际仲裁维权,这账又该算在谁头上? 更可笑的是,荷兰口口声声说 “维护供应链安全”,却亲手砸了全球产业链的信任基石。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早就发声反对,说这是 “滥用国家安全概念的歧视性做法”,国际投资界也在犯嘀咕:今天能随便冻结中企资产,明天会不会轮到德法企业? 要知道,安世的芯片生产环环相扣,中国工厂负责核心制造,荷兰总部管分销,中方反制只是限制出口,已经留了余地,要是真撕破脸,受损的何止是欧美车企。 荷兰政府现在急着谈,无非是扛不住产业压力,可谈的时候只保欧美利益,把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当空气,这种 “只许州官放火” 的逻辑,未免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说到底,荷兰这波操作就是典型的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既想跟着美国打压中企,又怕丢了中国市场和资源;既想攥住芯片供应链的控制权,又承受不起断供的连锁反应。 现在欧美车企一施压就立马服软,却对被抢了资产的中国企业视而不见,这种趋利避害的嘴脸,把所谓的 “自由市场原则” 踩得稀碎。 真要好好谈,先把冻结的 300 亿资产还回来,把安世的治理权交还给中方,别光想着自己的利益,中国企业的损失可没那么容易一笔勾销。
荷兰这次不脱层皮,基本是不会善终的。据欧洲媒体透露,因为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随
【11评论】【8点赞】
中国心
荷兰想来谈判,一个字: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