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哈马斯突然表态了! ​据参考消息10月18日报道,哈马斯政

小陌故事汇 2025-10-18 23:35:31

快讯!快讯! 哈马斯突然表态了! ​据参考消息10月18日报道,哈马斯政治局成员穆罕默德·纳扎勒15日在多哈接受采访时表示,哈马斯准备接受3至5年的停火,以确保加沙重建。但他表示,在巴勒斯坦人看到建国希望之前,无法承诺解除武装。 ​纳扎勒说得很直白。当被问到是否会放下武器时,他回答:“我无法用‘是’或‘否’来回答。武器要交给谁?” ​停火协议刚生效一周,哈马斯就“亮底牌”了。特朗普的“20点计划”要求立即解除武装,纳扎勒给出了附加条件。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立刻回应:“哈马斯必须解除武装,没有‘如果’也没有‘但是’。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这场博弈的焦点,从来不只是炮火与废墟。哈马斯的“停火换重建”,表面是妥协,实则是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拖延。加沙的断壁残垣下,藏着更深层的角力——巴勒斯坦人用血泪浇筑的建国梦,与以色列“绝对安全”的铁律,始终横亘着无法跨越的鸿沟。 纳扎勒的反问像一把匕首,刺穿了国际调停的虚饰。“武器要交给谁?”这句话背后,是巴勒斯坦人对承诺崩塌的历史记忆。2005年加沙撤离、2007年哈马斯夺权、2014年停火协议屡次撕毁……每一次放下武器的群体,最终换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更紧缩的封锁与更频繁的空袭。 以色列的回应同样寸步不让。“没有如果和但是”的强硬表态,源自对安全困境的深刻恐惧。火箭弹从学校屋顶发射、地道网在居民区蔓延——哈马斯“军事社会化”的策略,让平民与武装的界限彻底模糊。这种环境下,解除武装对以色列而言不是政治选项,而是生存底线。 特朗普的“20点计划”像一场仓促登台的戏剧,忽略了中东棋局的复杂性。巴勒斯坦建国岂是纸面条款能轻易框定的?约旦河西岸定居点仍在扩张,东耶路撒冷主权争议未熄,这些结痂的伤口不断被现实撕开。没有国家实体保障的安全承诺,武装解除无异于集体投降。 停火五年能换来什么?加沙的重建需要上百亿美元,但封锁不解除,水泥钢筋只会沦为下一轮冲突的掩体。2014年冲突后国际社会承诺的54亿美元重建资金,实际到位不足三成。废墟上重建的不该是临时帐篷,而是可持续的生存尊严。 哈马斯的底牌暴露了中东和平最残酷的悖论:一方追求的安全必须用另一方的主权兑换,而双方的创伤记忆都在不断固化这种零和博弈。当孩子们在防空洞里背诵课文,母亲用雨水稀释奶粉时,任何宏大叙事都显得苍白。 或许真正的突破口不在解除武装的时限,而在于能否找到第三方保障机制——让武器失去必要性,比强迫放下武器更有意义。但这需要超越地缘棋手的魄力,以及打破代际仇恨的智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
小陌故事汇

小陌故事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