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一夫妻,男的是三世独苗,妻家倒是人丁兴旺。两人结婚后,第二年便生下一大胖小子

叙白呀嘿 2025-10-19 13:55:16

村里一夫妻,男的是三世独苗,妻家倒是人丁兴旺。两人结婚后,第二年便生下一大胖小子,把个全家乐得晚上都睡不着,爷爷奶奶更是整天合不拢嘴。妻子肚子也争气,大孩不到两岁,又一千金呱呱落地。按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夫妻不能再生了,必须做节育措施,但一家人还是不满意,为了再生一个孩子,他们偷偷摸摸地把孩子生了下来。 那孩子落地时是个后半夜,接生婆是邻村的王婶,提前说好的,生完就走,钱给的比平时多两倍。掀开襁褓一看,“带把的!”爷爷陈老栓手都抖了,摸出旱烟袋想点,划了三根火柴都没点着,最后蹲在门槛上嘿嘿笑,烟袋锅子戳在地上戳出个小坑。 但笑完就愁了。计划生育的红袖章隔三差五就来村里晃,村支书张老五更是天天在大喇叭里喊:“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谁家要是敢偷生,罚款!拆房!”陈家人把西厢房那间堆柴火的小屋腾出来,垒了个土炕,让刚生完孩子的媳妇搬进去,门口挂了块破布帘,对外就说“媳妇身子弱,在里屋养病”。 老三叫“小石头”,跟小猫似的养着。白天不敢哭,一哭奶奶就往他嘴里塞块奶糖——其实是怕外面听见。王婶走前嘱咐“月子里别受风”,可西厢房漏风,媳妇就裹着两床旧棉被,夜里冻得睡不着,听着东厢房老大老二的哭闹声,心里跟针扎似的。 最紧张是张老五来串门。那天他提了袋苹果,站在院里东瞅西望,“老陈,你家媳妇这病啥时候好?我家那口子炖了鸡汤,让我送来点。”陈老栓赶紧递烟,“不用不用,小毛病,过几天就好了!”眼睛却瞟着西厢房的布帘,生怕小石头突然嚎一嗓子。好在那天小石头睡得沉,张老五坐了十分钟,没看出啥破绽,走了。陈老栓后背的汗,把褂子都湿透了。 日子过得跟偷来的似的。家里本来就靠几亩薄田过活,老大上小学要学费,老二刚会跑要奶粉,现在又多张嘴。男人咬咬牙,跟着同村人去山西下煤窑,走之前塞给媳妇一沓皱巴巴的钱,“省着花,我三个月就回来。”媳妇抱着他哭,“你注意安全,家里有我。” 奶奶白天抱着小石头在炕上缝鞋底,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儿歌,缝着缝着就打盹,针扎到手指头,血滴在鞋底上,她赶紧用嘴舔掉,“不疼不疼,奶奶给小石头做新鞋。”爷爷就去后山砍柴火,背回来劈成小块,堆在西厢房门口,假装还是堆柴火的,其实是给屋里挡挡寒气。 小石头长到三岁,还没见过太阳。有回奶奶抱他去院里晒被子,刚把他放在板凳上,邻居家的二丫跑过来,“奶奶,这是谁呀?”小石头吓得往奶奶怀里钻,奶奶赶紧把他抱进屋,“是……是远房亲戚家的孩子,来住几天。”二丫眨巴着眼睛走了,奶奶的心怦怦跳了半天。 后来还是被发现了。张老五的小舅子娶媳妇,全村去吃席,陈家人没去,说“媳妇病还没好,走不开”。张老五起了疑,带着两个红袖章直接闯进西厢房,掀开布帘就看见小石头正趴在炕上玩泥巴。 “好啊陈老栓!你们家敢偷生!”张老五嗓门跟喇叭似的。陈老栓“扑通”跪下了,“张书记,你高抬贵手,我们就想要个根……” 罚款单下来了,三千块。那时候三千块,能盖半间瓦房。陈老栓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牛卖了,男人从煤窑寄回来的钱也全凑上,还差五百。最后是妻家的大哥送来五百块,“都是一家人,孩子要紧。” 罚了款,小石头总算能正大光明出门了。他第一次见太阳,眯着眼睛笑,露出两颗小米牙。奶奶拉着他的手在村里走,见人就说“这是我家老三,小石头!”有人撇嘴,“罚款都交了还神气啥?”奶奶不管,“我家有三个娃,老大壮,老二俊,老三乖,咋不神气?” 现在小石头都二十大几了,在城里开了家汽修店,逢年过节就开着车回村,给爷爷买好酒,给奶奶买新棉袄。大哥在镇上开超市,二哥当老师,三个孩子站一块,比谁家的都排场。男人和媳妇坐在门口晒太阳,看着孙子孙女在院里跑,媳妇叹口气,“那时候真难啊,躲躲藏藏的。”男人笑,“难是难,可你看现在,值了。” 院墙上,当年张老五贴的“少生优生”标语早就褪色了,被风吹得卷了边。但陈家人心里,那道坎早就过去了,只剩下三个孩子带来的热热闹闹的日子。

0 阅读:149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3

用户10xxx03

8
2025-10-19 20:56

这编的,老二是千金,最后成二哥了

poemjing 回复 10-19 23:16
最关键是小娃娃一岁的时候媳妇就可以大大方方出去见人了,只要藏好小儿子就行了,还用装什么病吗?而且小儿子在家能藏得住吗?除非送到外地去,让其他亲戚带个一年两年的,然后再带回来说说亲戚的孩子在自家住

叙白呀嘿

叙白呀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