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中的合肥,天空低垂,雨丝绵密。10月18日,杨振宁旧居前人影绰绰——没有鲜花,没有仪式,只有冒雨前来的市民和游客,在沉默中向这位从合肥走出的物理学巨匠致意。 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对祖国的贡献,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深远。 科学巅峰的中国名字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出的“宇称不守恒”颠覆了物理学基本认知。更重要的是,他建立的“规范场论”成为当代物理学的基石——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建的基础物理学理论,让中国智慧永远镌刻在科学殿堂。 薪火相传的引路人 2003年归国定居后,杨振宁以清华大学名义组建高等研究院,亲自指导、募资、引进人才。他主持的学术交流,培养了无数青年学者。在他的感召下,姚期智等顶尖科学家纷纷回国,他说:“我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不如别人的心理。” 科学精神的播种者 98岁高龄时,他仍坚持为本科生授课。从《大学物理》到无数公开讲座,他让深奥的科学变得生动可亲。他总说:“要让年轻人知道,做科学研究是件快乐的事。” 雨还在下,旧居前的人群静静驻足。杨振宁用一生证明:科学家最大的荣誉,不在于获奖多少,而在于为祖国和人类留下了什么。这份穿越时空的精神财富,正如这秋雨——润物无声,却滋养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秋雨中的合肥,天空低垂,雨丝绵密。10月18日,杨振宁旧居前人影绰绰——没有鲜花
新星满满
2025-10-19 21:35:03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