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百年人生:从清华园再到清华园 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书香

优雅枫叶 2025-10-20 02:52:26

杨振宁的百年人生:从清华园再到清华园 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书香世家,父亲杨武之是著名数学家,为其埋下学术种子。 1929年:随父迁居清华园,先后入读成志学校、北京崇德中学,在父亲办公室旁耳濡目染,13岁立志拿诺奖。 1937年:七七事变后返合肥就读庐州中学,次年辗转抵昆明入昆华中学,秋考入西南联大。 1942年: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毕业论文《群论与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师从吴大猷,后入清华研究院。 1944年:以《超晶格统计理论探究》获清华理学硕士学位,导师为王竹溪教授。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论核反应和符合测量中的角分布》,导师泰勒,受费米思想深刻影响。 1949年:经费米、泰勒推荐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师从奥本海默,1955年升任教授。 1954年:与米尔斯提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因质量难题遭冷遇,后成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基石,奠定“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思想。 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猜想,次年被吴健雄实验证实。 1957年:35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诺奖的中国人之一,震动世界学界。 1964年:加入美国籍,承受父亲杨武之至死未谅的痛苦。 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创立理论物理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 1967年:发现一维量子多体问题关键方程,后与巴克斯特相关方程合称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统计物理新方向。 1971年:中美破冰后首访归国,首见挚友邓稼先,得知中国原子弹自力更生后痛哭,返美演讲掀起华裔访华热潮。 1972年:再访华向周恩来总理建言重视基础科研,获高度重视,结识周光召并成挚友。 1973年:受毛泽东、周恩来接见,《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奠定中美科技交流基础 1977年:组织成立全美华人协会并任会长,促中美邦交正常化。 1980年:设“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募资资助近百位中国学者赴美进修。 1982年:致函中央领导,为中国科研事业提战略性建议。 1997年:应清华校长王大中之邀,推动成立高等研究中心(2009年更名高等研究院)任名誉主任,对标普林斯顿模式。 1999年:任清华教授,捐积蓄与房产创立基金会,募资引顶尖人才。 2003年:定居清华园“归根居”,82岁为大一新生讲授普通物理,课间答疑不休。 2004年12月:与翁帆在汕头登记结婚,两人相差54岁,婚姻引发热议但始终相守。 2015年:放弃美国籍,2017年转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为此专设转籍办法。 2021年5月:向清华捐赠2000余件图书、手稿等资料,设“杨振宁资料室”;9月发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讲话追思邓稼先。 2021年: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赞其“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 2025年10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被誉“20世纪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 杨振宁逝世:一个世纪的传奇谢幕 杨振宁的离世对物理学界会有何影响 在清华园送别杨振宁 杨振宁的哪些成就让你印象最深刻 杨振宁对中国作了哪些突出贡献

0 阅读:21
优雅枫叶

优雅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