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尸体下山要7万美元/具,目前珠峰上有340多具尸体,去年的春季又新增12具遗体。图1的一面小红旗代表一具尸体,越接近峰顶尸体分布越密集。海拔超过8000米后,人体会进入缺氧、严寒、脑水肿风险飙升,一旦倒下几乎无法获救。珠峰是很多人的梦想之地,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露天坟场”。 先说说那要命的环境,8000米以上根本不是人待的地儿,氧气才只有平原的三分之一,吸一口都觉得肺里空落落的,说话都得攒半天劲,温度能降到零下50℃,风一吹跟刀子割肉似的,最高风速能到每秒90米,站都站不稳。 在这儿人体机能直接垮掉,脑水肿、肺水肿说来就来,前一秒还在挪步,后一秒可能就直挺挺倒下,谁都没法救——你想救也没力气,自己能活着走下来就不错了。 2006年那个英国登山者夏普,就在8352米处倒了,40多个人从他身边过,愣是没人发现他快死了,都以为他在歇脚,缺氧把人的判断力都搞没了,这就是“死亡地带”的残酷真相。 再讲讲搬尸体有多难,真不是几个人抬着走那么简单,遗体在零下几十度的地方冻硬了,重量能变成生前的1.5倍,少说也得百十来斤。 可夏尔巴人在这高度最多只能背25公斤,还不到低海拔时的三成力气,尼泊尔法律还规定,搬遗体不能有一点损坏,凿冰、拉扯都不行,只能用绳索慢慢挪。 去年尼泊尔的清理团队,18个夏尔巴人加10多个军人,24小时才把一具遗体挪到3.5公里外的营地,光这一段路就耗得人呕吐、头痛,更别说往山下运了。 为啥要12个夏尔巴人?少一个都不行,有人扶着遗体,有人挂绳索,有人递氧气,稍微配合不好,要么遗体掉冰缝里,要么自己也得栽进去,尼泊尔都有100个夏尔巴人死在登山路上了,这活就是拿命换钱。 7万美元的天价账单也不是乱开的,光氧气瓶就得花2万美元,12个人每人4个氧气瓶,一个就400美元,这还是最低价。 夏尔巴人的报酬更不能少,他们是珠峰上最懂保命的人,干这活比登顶还危险,给少了谁愿意冒这险?还有装备费、直升机转运费、后勤保障费,哪一样都省不了。 2017年运一具印度登山者的遗体,花了近50万人民币,跟现在的7万美元比,还涨了不少。可就算有钱,很多公司也不敢接,毕竟万一夏尔巴人出事,赔偿又是一大笔,谁也担不起这风险。 更别说多数家属根本拿不出这笔钱,只能让亲人的遗体留在山上,变成后来者的“路标”。 1996年死在距峰顶300米处的泽旺,遗体就当了24年路标,后来想挪都因为风险太高放弃了。 这些尸体留在山上,不全是因为没钱搬,夏尔巴人把珠峰当神山,觉得动遗体是对山神的不敬,不少人压根不愿干这活。 而且全球变暖让冰川消融得越来越快,以前埋在冰里的遗体全露出来了,专家说2035年大本营冰川都要退200米,到时候更多遗体冒出来,不仅吓人,还会污染水源,下游几百万人都受影响。 去年尼泊尔清理团队花54天运了4具遗体、11吨垃圾,五年才清了14具遗体,跟340多具的总数比,简直是杯水车薪。 更让人揪心的是,尸体还在不断增加,尼泊尔现在每年发800张登山许可证,比十年前多了一倍多,三五万美元的登顶套餐,让好多没经验的人觉得“征服珠峰”能花钱买。 2023年发了463张许可证,就死了12个,失踪5个,这些人大多死在返程时,氧气用完了,或者体力不支,脑水肿发作,倒下就起不来,他们不知道,商业化把死亡率从10%降到3%,可登山的人多了,总死亡数反而涨了。 那些被当成“路标”的遗体,曾经也是怀揣梦想的人,可梦想在极端环境面前,真的太脆弱了。 我真心觉得,珠峰不是用来“征服”的,是用来敬畏的,7万美元搬一具遗体,看似天价,实则是对生命的敬畏——敬畏遇难者,也敬畏拿命搬运的夏尔巴人。 那些想登顶的人,真该想想,万一自己倒下了,家人是花巨款搬你下山,还是让你永远留在这“露天坟场”? 珠峰的美藏在危险里,可再美的风景,也比不上活着回家,现在冰川在化,尸体在露,再这么折腾下去,这座神山迟早要被我们糟蹋得不成样子。 真希望大家能理性点,别再让珠峰上的小红旗越来越多了。
请朋友办点小事,烟买了二条和天下,拿了一对1000多的五粮液,吃饭本来让我一
【125评论】【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