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出手,安世中国与荷切割,只抢一个办公室的荷兰,对华服软了 荷兰最近上演了一

飞天史说 2025-10-20 10:53:58

中方出手,安世中国与荷切割,只抢一个办公室的荷兰,对华服软了 荷兰最近上演了一出“抢壳”大戏,想靠行政手段强行控制安世半导体,结果却只抢到一个空荡荡的办公室。 这场操作一开始就让人瞠目结舌,荷兰以为掌控了总部就能拿下全球芯片命脉,没想到中方这边直接亮出组合拳,一招供应链反制,一招法律回击,把荷兰打得措手不及。 中西方产业链博弈的风暴眼里,中国不再只是世界工厂,而是实打实的产业链核心,西方想靠单边主义“卡脖子”,最后卡到自己的脖子上。 把时间倒回荷兰“抢壳”那天,现场气氛还挺热闹。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直接动手限制安世中国员工的系统权限,工资也停发,摆明了要把中国团队甩在外头。 这背后其实是受了美国半导体政策的刺激,跟着老美对中国技术围堵,想在国际芯片江湖里抢个大哥位置。可惜算盘打得精,现实却啪啪打脸。 安世半导体的70%产能、核心技术、甚至研发团队都在中国,荷兰连生产线的门都摸不着,最后只拿到一个空壳办公室。 欧洲媒体都忍不住吐槽,荷兰这波操作意义大于实质,反而把自家汽车芯片供应链推向火坑。说到底,西方总喊着“规则优先”,可一遇到利益,就立马露出贸易保护主义的真面目。 面对荷兰的这番操作,中方没有硬碰硬,而是用上了组合拳。企业先出手,安世中国公开声明,自己独立运营,荷兰那边的指令一概不认,国内客户的芯片供应一点不耽误。 政府随后跟进,中国商务部果断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直接把芯片外销的大门关上。 荷兰这才发现,掌控了总部却拿不到货,失去了中国工厂的支持,全球汽车巨头像大众、宝马这类大客户立马坐不住,担心芯片断供导致停产。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这时不得不改口,表示必须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中国这一招,既合乎国际贸易规则,又让荷兰的单边行动失去了硬气。这次主动出击,明显是产业链主权意识觉醒,把“卡脖子”变成“反制拳”。 风向很快就变了。荷兰经济大臣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强硬到服软,公开希望与中方合作解决问题。 安世荷兰总部还想搞技术切割,停发工资,但中国员工集体抵制,国内供应链闪电式重组,业务丝毫没耽误。 欧洲汽车厂商压力山大,纷纷催促荷兰赶紧和中国谈判,担心芯片断供导致生产线停摆。国际上不少人也开始质疑西方一向标榜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怎么一到自己不利的时候就说变就变。 这场闹剧背后,暴露的是全球产业链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靠单一国家的行政命令去“脱钩断链”,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这次用实际行动证明,制造业优势不只是产能,更是话语权。靠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中国已经从被动玩家变成了规则参与者,甚至主导者。 荷兰“抢壳”失败,正是因为低估了产业链背后的深度联结,这不是关掉一个办公室就能撬动的世界。 其实,这种闹剧早就不是第一次上演。之前立陶宛的小动作,最终还是被现实教育了一遍。只要触碰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教训总归是要吃到的。 荷兰这次折腾下来,只能说是为全球化又上了一堂现实课。脱钩断链看上去气势汹汹,实则漏洞百出。 中国依靠产业链的韧性和规则意识,稳稳地守住了自己的利益,也给了西方一个清醒剂。 有句话说得好,技术民族主义终究会被全球互联的浪潮吞没。荷兰这场“抢壳”秀,闹得轰轰烈烈,最终只得灰头土脸收场。 中国用行动证明,供应链核心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实打实的实力和策略。 参考资料:安世中国,最新发声! 2025-10-19 12:33·每日经济新闻

0 阅读:264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