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报道,浙江宁波,一开服装店的女子,因有事要出去一会,便叫自己3岁的儿

风景繁华 2025-10-20 11:00:22

10月18日报道,浙江宁波,一开服装店的女子,因有事要出去一会,便叫自己3岁的儿子独自看店一会,不料女子刚出门5分钟,就收到一条收款信息,结果打开店内监控才发现,她的儿子竟在这短短的五分钟时间里,帮忙卖了一件衣服![舔屏] 查看监控回放发现,一位女顾客进店后,面对只有幼童在场的情况仍选择停留,孩子跟随顾客浏览货架,当顾客拿起衣物查看时,他会用手势和语言表达意见,监控画面显示,顾客先后试穿两件衣物,最终选定其中一件完成支付。 整个交易过程持续约4分钟,王女士透露,当天上午她在店内等候数小时未成交,儿子接手后迅速完成首单,这位顾客是店内常客,双方此前已有多次交易经历。 事件在社交平台传播后,评论区出现两类集中反馈,一部分消费者提到,相比主动推销的店员,儿童在场时购物压力明显降低,试衣决策更加自主,另一部分讨论则集中在儿童表达的可信度上,认为未经商业训练的评价更具参考价值。 王女士事后表示,这次偶然事件让她注意到儿子在面对陌生人时的表现,她计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创造更多类似的社交机会,帮助孩子适应不同场景。 对于服装零售行业,这个案例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在电商冲击下,实体店的优势在于提供体验和服务,如何找到服务力度的平衡点,既展现专业性又不给顾客造成压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部分连锁服装品牌已开始调整服务策略,培训员工识别不同顾客的需求信号,有些顾客希望获得专业建议,有些则倾向于独立选择,在初次接触后快速判断并调整服务方式,正在成为新的服务标准。 王女士的店铺在这次事件后流量有所增加,不少网友专程前来探店,她坦言这是意外收获,但也认识到流量的短暂性,如何将关注转化为稳定客源,仍需依靠产品质量和服务改进。 这个发生在普通服装店的小插曲,记录下了一次特殊的交易过程,它既展现了儿童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能力,也反映出消费者对购物体验的多元化需求,对于家长、商家和消费者,这都是一次值得观察和思考的真实案例。 网友热评: “这娃绝对是个销售天才!我逛商场都没人这么耐心帮我挑衣服,现在小孩都比大人会做生意了!” “妈妈太佛系了!让孩子看店还能卖出衣服,换我可能得先给孩子报个销售培训班!” “顾客也是人才!看个衣服还能被小孩忽悠着买买买,这信任度绝了!” “三岁小孩都比我有眼光!我妈去年买的衣服到现在都没穿过,早知道让她帮我挑……” “建议服装店直接请娃当代言人,这效果绝对比明星带货强!”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会让孩子继续帮忙看店吗?或者你家娃有没有类似的‘隐藏技能’?评论区聊聊! 信源:浙江日报

0 阅读:0
风景繁华

风景繁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