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省以后不要说收复了,也不要说回归了,因为根据我们的法律要求,我们1945年就从日本手里收复了台湾省,我们现在和台湾省要解决的是内务问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总能看到有人说“收复台湾”或者“台湾回归”,听着挺热血,可仔细一想,这说法其实不太对劲,咱们得把历史捋清楚,免得越说越糊涂。 这事儿要从1895年说起,那年甲午战争打输了,清政府被迫签了《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列岛就这么割给了日本。 接下来的五十年,岛上的日子不好过,日本人拼命榨取资源,把农田改种甘蔗和稻米往本土运,还搞什么皇民化运动,逼着大家改日本姓、说日语、拜神社。 台湾民众当然不干,雾社事件、西来庵起义,反抗一直没断过,只是日本军队太狠,把这些声音都压下去了。 转机出现在二战末期,1943年开罗会议上,中美英三国坐一块儿商量战后怎么收拾日本,会议宣言里明明白白写着,东北、台湾、澎湖这些被抢走的地方必须还给中国。 两年后《波茨坦公告》又把这话重复了一遍,日本投降书上也签了字,到了1945年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里举行受降仪式,日本台湾总督当场交出投降书,中国政府派陈仪接收,设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 从那天起,台湾就正式回到中国版图了,这是国际公认的事实,法律文件摆在那儿,谁都推翻不了。 所以你看,1945年这事儿就办完了,台湾早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压根不存在什么还要再收复一次的问题,可为什么现在还老有人这么说呢? 关键在于1949年那场内战,国民党败退到岛上,两岸从此分治,这一分就是几十年,但分治不等于分裂,就像一家人吵了架,老二搬去别处住,户口本上还是一家,血缘关系改不了。 1971年联合国通过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把台湾代表赶出了联合国,现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都跟咱们建交,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你去看台湾在国际上的身份,世贸组织里叫“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奥运会上叫“中国台北”,这些名字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人家压根不把它当国家看。 2005年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把话说得更清楚,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下来的,是中国内部事务,跟外国没半毛钱关系。 这部法律的核心就是要解决自家兄弟间的矛盾,不许外人插手,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解决内务,促进统一,而不是什么收复或回归。 从实际层面看,两岸早就绑在一起了,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台湾对大陆出口超过两千亿美元,电子零件、机械设备占大头。 岛上很多年轻人跑到上海、深圳、厦门打拼,台商在大陆投资累计上千亿,能源方面更是离不开,台湾九成能源靠进口,运输线路绕不开大陆港口,这种经济联系不是谁想切就能切的,断了链子双方都得遭殃。 文化上就更不用说了,过年包饺子、中秋吃月饼、清明扫墓,这些习俗两岸一模一样,闽南语、客家话在岛上到处能听见,祖籍福建广东的台湾人占了大多数。 民调显示差不多四成台湾民众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个认同感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几百年血脉传承的结果。 当然,岛内也有杂音,有些人被外部势力撺掇着搞什么台独,美国日本在背后推波助澜,卖武器、搞演习,就怕两岸统一了影响他们在西太平洋的布局。 可这些小动作改变不了大趋势,中国这些年军事实力突飞猛进,辽宁舰、山东舰下海,歼-20列装,火箭军导弹覆盖范围扩大,谁想打台湾的主意都得掂量掂量后果。 和平统一始终是首选方案,通过对话交流慢慢拉近距离,让台湾同胞看到大陆的诚意和发展机会,台胞居住证给了和大陆居民一样的待遇,在这边上学、看病都方便。 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降低关税,农产品开绿色通道,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比空喊口号管用得多。 说到底,台湾问题不是外交问题,而是自家人怎么把日子过到一块儿去的问题,用词不对就容易被人钻空子,好像台湾真成了外人似的。 咱们得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内务,是兄弟团圆,是完成先辈未竟的事业,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剩下的就是时间和方式的选择,这条路可能还很长,但方向是明确的,终点也是确定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被执行死刑前,他突然笑着转头,开心的看着朱枫,陈宝
【1评论】【11点赞】
用户10xxx37
不投降杀,不承认自己中国人,杀,台独分子更是杀,不留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