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明白特朗普为啥突然变卦,不给乌克兰“战斧”导弹了,还得从大国博弈的底层逻辑说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20 17:35:36

要弄明白特朗普为啥突然变卦,不给乌克兰“战斧”导弹了,还得从大国博弈的底层逻辑说起。咱先把时间线捋一捋:2025年9月底,美国副总统万斯还公开说要考虑通过欧洲给乌克兰“战斧”,射程能直接覆盖莫斯科。 乌克兰国防部长什梅加尔都放出话来,拿到导弹就要搞纵深打击,甚至有高官说要炸莫斯科的重要目标。 结果到了10月16日,普京一个电话打给特朗普,没两天特朗普就在白宫跟泽连斯基说“希望不用战斧就能结束战争”。 这急转弯的背后,藏着三场看不见硝烟的暗战,首先是军控谈判的诱饵,2025年9月,普京主动提出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一年,前提是美国别搞小动作。 这对特朗普来说太重要了,美国现在每年花在核武器维护上的钱超过600亿美元,延长条约能省一大笔开支,还能在国际上塑造“和平使者”的形象。其次是能源合作的大饼。 俄罗斯和印度刚签了个10年130亿美元的原油协议,每天供应30万吨燃料油,这让特朗普意识到,如果美国继续刺激俄罗斯,搞不好俄罗斯会把更多能源订单给中国和印度,彻底打破美国对全球能源市场的控制。 最后是直接的军事威胁。俄外长拉夫罗夫早就警告,援乌“战斧”就是局势升级的信号,到时候俄美可能直接军事对抗。特朗普可不是拜登,他可不想让美国大兵再次陷入“代理人战争”的泥潭。 2025年4月,泽连斯基公开威胁要袭击莫斯科的胜利日阅兵式,说“俄罗斯得担心阅兵式能不能举行”。 更绝的是乌克兰国防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居然说“乌克兰会在世界任何地点杀死俄罗斯人”,这些言论被俄罗斯媒体反复炒作,普京拿着这些当证据对特朗普说:“你看看,我不是在侵略,我是在自卫。”特朗普本来就想找台阶下,乌克兰这波操作简直是把梯子递到他脚下。 第一个利益是国内政治,2025年3月,特朗普暂停对乌军事援助,理由是乌克兰不配合签署矿产协议——美国要拿走乌克兰50%的石油、天然气和锂矿资源,如果继续援助乌克兰,共和党内部可能会质疑他“拿纳税人的钱打水漂”。 第二个利益是欧洲的“断奶”,美国副总统万斯早就说过,美国不会再直接给乌克兰钱,而是让欧洲自己买武器。 特朗普这招“甩锅”玩得很溜:既能减少美国的开支,又能倒逼欧洲加强防务自主,免得整天依赖美国保护。第三个利益是亚太战略。 美国现在把60%的海军力量都部署在亚太,特朗普需要腾出手来对付中国。如果继续在乌克兰消耗,美国在台海和南海的博弈就会力不从心。 首先是射程的尴尬,虽然“战斧”射程超过2000公里,但俄罗斯早就部署了S-400和S-500防空系统,对亚音速导弹的拦截率超过80%。 乌克兰就算拿到导弹,能突破防空网的也是少数。其次是成本的黑洞。一枚“战斧”导弹造价超过150万美元,乌克兰要形成持续打击能力,每月至少需要100枚,一年就是18亿美元。 特朗普心里清楚,美国纳税人不可能长期为这个无底洞买单。最后是战略的短视。如果乌克兰真的用“战斧”炸了莫斯科,俄罗斯可能会动用战术核武器。 2025年10月,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已经进行了三次洲际导弹试射,就是在警告美国别玩火。 2025年1月,俄罗斯彻底切断了通过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欧洲虽然从美国进口了更多液化天然气,但价格比俄罗斯管道气高40%。 如果继续刺激俄罗斯,欧洲冬天可能真的要“挨冻”,第二个理由是军工产能。欧洲现在每年只能生产10万枚炮弹,还不到乌克兰前线消耗量的一半。 就算美国给乌克兰“战斧”,欧洲也没能力提供配套的弹药和维护支持。第三个理由是地缘政治吗,法国和德国早就想和俄罗斯重启“诺曼底模式”谈判,他们担心美国的强硬政策会让欧洲成为俄罗斯核打击的首要目标。 第一个是阿富汗战争的泥潭。美国在阿富汗打了20年,花了2.3万亿美元,最后灰溜溜撤军,还留下个烂摊子。 特朗普可不想让乌克兰成为“第二个阿富汗”,第二个是伊拉克战争的谎言。小布什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战争,结果啥也没找到,美国的国际信誉一落千丈。 特朗普要是因为“战斧”导弹和俄罗斯开战,搞不好会被后人骂成“战争贩子”。第三个是拜登的“西贡时刻”。 2021年美军从阿富汗撤离时的混乱场面,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国的衰落。特朗普可不想让自己的总统任期也以这种方式收场。 特朗普用乌克兰的“战斧”导弹梦,换来了三个更大的利益:在国内巩固政治基本盘、在欧洲推行“防务自主”、在亚太集中力量对付中国。 而普京则用军控谈判和能源合作,换来了俄罗斯的战略喘息空间。最可怜的是乌克兰,从“欧洲粮仓”变成了大国博弈的棋子。 这场变局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国际政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乌克兰的“战斧”导弹梦碎,只是大国棋盘上的一个注脚而已。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