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抢走中企半导体控制权,反遭中国精准反制 荷兰政府一纸部长令强行接管中国安世半导体,却没想到真正的命脉掌握在中国工厂手中。 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在9月30日对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冻结其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和业务调整权限,有效期一年。 随后,荷兰企业法庭裁决暂停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的董事职务,任命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人士担任非执行董事,并将安世半导体股份托管给第三方。 这一系列行动通过“政府指令下达-高管立即响应-法庭迅速裁决”的无缝衔接,实质剥夺了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 01 幕后推手 荷兰政府的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英国《金融时报》和彭博社披露,美国商务部于9月29日发布新规,将对“实体清单”企业的限制扩大到其持股50%及以上的子公司。 而闻泰科技早在2024年12月就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安世半导体作为其全资子公司直接受到新规影响。 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披露的文件显示,今年6月,美国政府曾告知荷兰外交部,美方正准备对其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进行调整。 美方甚至提出,如果安世半导体想获得豁免,就必须替换其中国籍CEO张学政。 荷兰政府此次行动正值其议会大选前最后十天,看守政府任期截止10月29日。分析认为,荷方此时对中企动手,意在向美国递上“投名状”。 02 安世半导体 安世半导体源于飞利浦半导体标准产品事业部,拥有60多年半导体研发和制造经验,是全球领先的分立与功率芯片IDM龙头厂商。 2018年至2020年间,闻泰科技采取“两步走”收购策略,以总计超过330亿元的交易额完成了对安世半导体的100%控股。 在闻泰科技控股的六年时间里,安世半导体实现了质的飞跃。2024年其营收达147.15亿元,业务毛利率37.47%,净利润22.97亿元——这一业绩相较于被收购前几乎实现了翻倍增长。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第三大功率半导体厂商,在车规级功率器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其产品涵盖二极管、晶体管、逻辑IC、ESD保护器件与MOSFET,在全球车用MOSFET市场排名第二,对汽车电子至关重要。 03 精准反制 荷兰政府可能没有料到,中方反应如此迅速而精准。中国随即对安世在华工厂的部分芯片实施出口管制,不允许向荷兰安世出口半导体配件。 这一反制措施立即引发全球汽车产业震荡。安世半导体7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中国四座基地,东莞封测厂承担全球约80%的出货。 中国的出口限制使安世半导体全球芯片供应量锐减六成。 欧洲车企首当其冲。安世半导体是全球第三大功率半导体厂商,供应大众、宝马等车企的关键芯片。 16家欧洲车企联名警告,若芯片断供持续,生产线将被迫停工。大众汽车采购总监直言芯片库存仅够维持三周。 04 荷兰态度反转 在全球汽车业的压力下,荷兰政府态度迅速软化。10月17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公开表达与中国谈判的意愿。 卡雷曼斯强调安世半导体对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争议。但其表态中仍暗藏傲慢,将“确保安世在荷发展”作为谈判前提,尚未真正承认中企的所有者地位。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紧急警告,若争议无法在10月底前解决,欧洲汽车产业链将面临至少3个月中断,损失超200亿欧元,10万个就业岗位岌岌可危。 05 深层博弈 安世半导体事件揭示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深度绑定与地缘政治的激烈碰撞。 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系统性封锁打压中国半导体企业,企图遏制中国在该领域的迅速崛起。 从2018年中兴事件以来,美国便开始裹挟盟友构建对华“芯片铁幕”,从单一企业到全产业链、从聚焦尖端到覆盖全域、从硬件封锁到人才管控。 然而,中国已掌握半导体用重稀土全球85%的供应,同时中国芯片占全球汽车半导体产量的37%。 任何对华技术封锁都会引发连锁反应,正如欧洲媒体所言:“窃取一个生产你所需一切的国家的资产,是经济自杀行为。” 宝马、大众等欧洲车企的流水线能否持续运转,如今取决于东莞工厂的芯片能否顺利出口。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已紧急警告,若争议不解决,欧洲汽车产业链将面临至少3个月中断,损失超200亿欧元。 全球半导体博弈的这盘棋,真正的棋手不再是资本,而是地缘政治。荷兰芯片战略 荷兰芯片困局 荷兰科技产业 欧洲芯片公司 对华半导体出口 安世半导体 半导体禁令
快报!快报!荷兰终于说实话了!荷兰大臣卡雷曼斯最新表态:愿意与东方大国就安世
【184评论】【7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