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记者访问中国高志凯: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国,中国将如何解决!

可爱卡梅伦 2025-10-21 05:55:03

英国记者访问中国高志凯: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国,中国将如何解决!高志凯明确表达:英国也不要想在中国北京建新使馆!同时让英国不要忘记了 中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 ​近来英国政府恶意的对待中国: 1,中国在英新使馆的建设推准又被推迟到了 12 月之后,该项目因英方拖延已长达7年,中方认为英方缺乏诚意并失信失德。 2,英国对中国 11 家实体企业列入表“实体清单 ”,理由是这些企业参与了对俄罗斯的支持 。 ​英国政府所表示出来的这些不友好不公平的举动,一看就是如同美国一样的手段 一段的理由 均与美国有关! —— 镜头里,高志凯说完那句“英国也别想在北京建新使馆”就往后一靠,嘴角带着笑,眼神却像刚擦亮的刀。英国记者愣了半秒,赶紧低头翻提示卡,估计想找到“下一个缓和气氛的问题”,结果越翻越乱,纸页哗啦哗啦,像给现场打节拍。这段视频一出,中文互联网直接炸锅:“硬气!”“早该这么怼!”“带英还当自己1840呢?”表情包连夜上线:一只旗袍狮子把米字旗球踢回泰晤士河,配文“列强竟是我自己”。 可热闹背后,是中方七年里被拖麻了的心。2016 年使馆就砸钱买地,规划图都换到第四版,英国这边一会儿“消防通道窄了”,一会儿“文物保护石砖得一块块编号”,再一会儿“周边居民怕监控太多”。最离谱的是,去年伦敦市政突然要求中方证明“新使馆不会产生额外交通噪音”,网友神吐槽:“咋的,外交官上班还得踩棉花?”拖字诀玩到飞起,活生生把基建狂魔逼成“基建等等党”。这边签证量年年涨,旧使馆门口排队绕三个弯,英方倒好,一边收着租金,一边继续“研究研究”,算盘珠子蹦得全球都听见。 再说那 11 家被拉黑的企业,名单一公布,英国给的证据只有一句话:“可能向俄方提供支持”。翻译成人话:找不到石锤,先扣帽子。企业 A 做民用无人机,B 做通讯光纤,C 只是卖了一批电源管理芯片——全被塞进“军工”篮子。伦敦的嘴,骗人的鬼,连《金融时报》评论区都翻车:“如果呼吸也能被定义为支持,那中国空气是不是该被制裁?”更尴尬的是,美国财政部隔天发声明“欢迎英国盟友同步行动”,就差把“跟风”俩字印在唐宁街大门上。网友总结:老剧本,新演员,还是那套“大哥举手,小弟点头”的流水线。 有人奇怪,带英 2023 年经济都快“技术性衰退”了,怎么还这么跳?一句话:内政烂尾,外政碰瓷。通胀飙到两位数,铁路护士一起罢工,苏纳克政府支持率只剩 28%,不找外部“敌人”怎么转移注意力?中国就成了那个成本最低的靶子。反正嘴炮不用上税,还能跟美国换点“脱欧后贸易小甜点”。至于中资企业撤资、留学生减少、人民币交易萎缩——那都是后任政府的事,先刷今天的头条再说。 可时代变了,今天不是紫石英号能随便开进长江的年代。高志凯把话撂桌上:使馆你爱批不批,北京寸土寸金,正好拿原本给英国的地块改建成人才公寓;军事交流你也别喊暂停,因为中方压根没打算陪你演“舰机相遇”的暧昧游戏。别忘了,052D 隔三差五去亚丁湾练反海盗,辽宁舰穿过宫古海峡就像串门,中国军舰吨位这几年下的水相当于整个皇家海军。历史书摆在那儿:1842 南京条约、1860 火烧圆明园、1901 辛丑条约,条条血迹。你说中国人“记仇”?不,我们只是记性好,把教训写进基因,把航母钢板当成新的书签。 我曾在伦敦交换半年,住泰晤士河南岸。傍晚路过鸦片战争博物馆,巴掌大的展厅,冷冷清清,留言簿里有人写“Sorry for the past”,落款却是中文名字。那一刻心里五味杂陈:原来他们自己都可以选择忘记,我们却必须记得。后来去旧中国城吃饭,老板娘听说我来自福建,直接免单:“祖辈被卖猪仔到这,今天看到家乡军舰来接侨,心里踏实。”她指了指天花板——那里挂着一张 2015 年临沂舰赴也门撤侨的照片。照片里,女兵抱着小女孩跨过舷梯,背景是硝烟弥漫的亚丁港。我突然明白,所谓“强大”不仅是硬怼,更是让海外每一个黄皮肤的人,在关键时刻能有一张船票回家。 再说回使馆那档子事。英国若真把耍赖进行到底,中国其实不缺反制菜单:对等拖延英方驻成都或武汉的新签证中心;对在华英企飞行检查“数据出境安全”;甚至把皇家兽医学院的熊猫租约提前终止——别小看“熊猫外交”,上次荷兰熊猫回国,首相亲自送到机场,民众哭成泪人。真到那一步,看苏纳克怎么跟全国小朋友解释“因为政府作妖,所以再也看不到萌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可爱卡梅伦

可爱卡梅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