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龙一棍敲醒台湾人,唐湘龙在节目中发表爆炸性的言论,他在谈到大陆对台湾的态度时

未央秘史 2025-10-21 15:45:07

唐湘龙一棍敲醒台湾人,唐湘龙在节目中发表爆炸性的言论,他在谈到大陆对台湾的态度时说:“别做梦了!大陆只要台湾这块地,上面的人有没有、科技强不强,根本无所谓!” 作为一直旗帜鲜明反对“台独”的评论员,他太清楚两岸实力对比的真实变化,才会说出这种不留情面的实话,毕竟在国家统一这种民族大事面前,任何虚浮的优越感都是自欺欺人。 二十年前台湾确实有底气摆摆架子,1993年的时候,台湾人均GDP高达11079美元,大陆只有382美元,足足差了29倍,GDP总量更是占到大陆的36.3%。 那会儿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已经崭露头角,台积电刚成立没几年就开始崛起,每千人汽车拥有量达到155辆,而大陆连1辆都不到,电子信息、精密机械这些产业更是让当时还在解决温饱的大陆望尘莫及。 那时候台湾谈人才、谈技术确实有筹码,连不少大陆学生都盼着能去台湾高校深造,那会儿台湾大概觉得自己手里握着能讨价还价的资本。 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再看两岸的差距,已经完全掉了个个儿,2024年的数据显示,两岸人均GDP差距已经缩小到2.6倍,上海的人均GDP都达到2.3万美元,逼近台湾的3.4万美元。 以前台湾靠出口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却高度依赖大陆市场,202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还有35.2%,全年贸易顺差805亿美元全靠大陆市场撑着,要是没了大陆这个“金主”,台湾立马就得从顺差变逆差。 人才方面的变化更明显,二十年前台湾还能自诩人才高地,现在却反过来了,预计2025年大陆每年培养的理工科博士就有7.7万人,是美国的两倍,要是扣除美国的国际学生,大陆更是美国的三倍多。 反观台湾,早就出现学士级科技人才供过于求的情况,每5个理工科本科毕业生就有1个找不到工作,而高端人才又留不住,连台积电的研发中心都要搬到美国,跟着技术人员一起外流。 现在大陆高校里有1万多名台湾学生求学,反而大陆去台湾的学生只有7800多人,这种人才流动的逆转已经很说明问题。 技术上台湾更是没了往日的优势,虽然台积电2023年营收753亿美元,占了台湾GDP的9.5%,但也只是独木难支。 台湾的技术优势越来越窄,现在也就剩下台积电这根独苗,还得看美国脸色,被迫砸1650亿美元去美国建厂,连研发中心都要搬走,所谓的“科技筹码”早就名存实亡。 美国加关税这事儿更把台湾的脆弱暴露得明明白白,2025年美国对台征收32%的对等关税,远超日、韩等竞争对手,直接导致台湾对美出口下降12.4%,科技产品降幅更是达到16%。 传统产业首当其冲,机械制造企业纷纷启动无薪假,百德机械、程泰机械这些大厂要么裁员要么减班,全台近4000人被迫休无薪假,其中91%都是制造业员工。 连台积电都受牵连,为了换取关税豁免不得不加码对美投资,股价一度暴跌4.22%,岛内都在担心台积电变成“美积电”,产业被彻底掏空。 星展银行预测,这波关税可能让台湾2025到2026年的GDP增长率下降2个百分点,中华经济研究院更悲观,说要是关税协商恶化,增长率可能跌到0.16%。 军事上的差距就更不用提了,大陆现在有3艘航母,8艘055型驱逐舰,26艘052D型驱逐舰,舰载机都换成了歼-35隐身机型。 而台湾的370架主力战机大多是三代机,幻影-2000因为零部件断供能用的不足10架,新买的F-16V要到2026年底才交付,形成战力还得五年,连飞行员都严重流失,有经验的少校、上尉纷纷退伍。 这种实力对比下,台湾所谓的“防御筹码”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笑话,唐湘龙说大陆只要台湾这块地,不是真的不在乎上面的人,而是看清了台湾那些所谓的优势早已不是统一路上的障碍。 大陆现在不缺人才,不缺技术,更不缺市场,2023年光伏产品出口额就有492亿美元,超过台湾GDP的6%,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直接超过日本成了世界第一。 对大陆来说,台湾是领土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早就明确的法理事实,不管上面的科技产业是强是弱,人才是多是少,统一的决心都不会动摇。 台湾要是还抱着过去的幻想不放,继续被“台独”势力蒙骗,只会越陷越深,美国加关税已经给了一记耳光,让台湾看清自己不过是别人手里的筹码,所谓的“保护”不过是要榨干台湾的价值。 唐湘龙的话虽然狠,但确实是把实情摆到了台面上,再不清醒,等到连最后一点虚假的优越感都没了,才真的追悔莫及。

0 阅读:1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