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今天起不再是资产,而是“人质”!很多人以为,中国抛售美债是为了止损。错了!

柳淮蕊 2025-10-21 16:01:33

美债,今天起不再是资产,而是“人质”!很多人以为,中国抛售美债是为了止损。错了!真相是,北京正在执行一次“战前总动员”,系统性地清算敌国金融资产,将其转化为打赢下一场战争的硬通货!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10月17日美国财政部刚公布,国债总额已经飙到38万亿美元,一年利息支出超1.2万亿美元,比国防开支还多出570亿美元。 这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背着11万美元债务,每天光还利息就得烧掉3.3亿美元,更要命的是,美联储还把利率维持在4%以上,债务窟窿只会越滚越大。 以前咱们买美债,是想拿它当安全储备,可现在这玩意就是个“债务陷阱”,你不抛,美元贬值会缩水;你抛多了,又会引发价格暴跌砸手里。 美国就是掐准这点,把美债变成绑住债权国的“人质”,想让咱们陪着买单。 但中国早看透了,9月又在悄悄减持,持仓量早跌到2009年以来的低位,这就是不想再当这个“人质”了。 那些说“抛售会亏”的人,根本没算明白这笔战略账,咱手里的美元,以前总想着买技术、买资源,可美国卡得死死的——高端芯片不让买,核心设备禁运,连荷兰光刻机都被逼着断供。 手里攥着大把的绿票子,却买不来急需的东西,那这美元跟废纸有啥区别,反而还要承担汇率风险,10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虽然在7.11左右晃,但今年以来波动幅度超5%,手里的美元储备躺着就缩水。 所以央行才铁了心换路子,1-9月一口气增持28.04吨黄金,8月末黄金储备已经到了7402万盎司,这都是连续10个月在买。 黄金这东西不跟任何主权信用挂钩,战乱也好、美元崩盘也罢,它都能当钱用,这才是真正的“压舱石”,比攥着随时可能违约的美债踏实多了。 更关键的是,咱抛售美债的钱也没闲着,全换成了能“打仗”的战略资源。 10月15日刚曝出,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终于松口,从第四季度开始,30%的铁矿石现货交易改用人民币结算。 要知道,铁矿石年贸易额超1.2万亿美元,以前80%都用美元结算,这可是美元霸权的重要支柱。 中国能啃下这块硬骨头,靠的就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9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直接暂停采购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一周就逼得对方股价暴跌4.8%,乖乖妥协。 这正是抛售美债腾出来的资金在撑腰,咱们把美元换成了实实在在的铁矿砂,既能满足钢铁产业需求,又砸了美元的根基。 现在澳大利亚铁矿在中国的占比,降了12个百分点,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年底就要投产,俄罗斯的高品位铁矿也通过铁路直运过来,资源卡脖子的风险越来越小,这才是硬实力。 这一系列动作,都是系统性的“去美元化”清算,世界黄金协会早说了,95%的央行都在增持黄金,新兴市场更是主力,大家都在逃离美元陷阱。 中国的步伐更稳,黄金储备占比现在才7%,离全球15%的平均水平还有一大截,未来只会接着买。 除了黄金和资源,咱们还在推人民币结算:巴西淡水河谷28%的对华交易用人民币,南非库博矿业干脆全人民币定价,连澳洲FMG都敢借142亿元人民币贷款,用铁矿石还债。 这等于把美元的“结算霸权”,撕开一个个口子,以前美元是“世界货币”,现在咱们用硬通货和资源结算,让美元变成了“美国自己的货币”。 有人担心“美国会报复”,可看看现在的局势,美国早就没底气了。 他们的财政靠借新还旧过日子,10月刚靠创纪录的关税收入才把赤字降了一点,要是中国真大规模抛售,他们连利息都付不起。 更别说中国现在对美出口占比,已经降到了12%以下,就算贸易摩擦升级,咱们也有东盟、非洲这些新市场顶着。 反观美国,农民盼着中国买大豆,企业怕失去中国供应链,真把中国惹急了,抛美债、停采购、断稀土,哪一招都能戳中他们的痛处。 这么看来 ,抛售美债、换硬通货,本质上是把金融主权从美国手里抢回来。 以前咱被美元绑架,美国一加息、一放水,咱们的外汇储备就跟着波动;现在咱们囤黄金、控资源、推本币结算,就是要建立“不看美国脸色”的经济防线。 10月以来,央行一边增持黄金,一边推动铁矿石人民币结算,动作密集得像在倒计时,这不是要挑事,是怕真有事的时候,手里的钱不管用、资源跟不上。 那些还在幻想“美债安全”的人,该醒醒了,38万亿的债务窟窿填不满,美元储备占比连年下跌,连美国自己都在透支信用。 中国的选择,是把“人质”赎回来,换成能保家卫国的“弹药”:黄金能稳定金融,铁矿能造飞机军舰,人民币结算能破美元霸权。 这是给国家经济穿上“防弹衣”,更是应对未来风险的“战前准备”。 现在看清楚了吧,抛售美债不是亏了,是赚回了金融主动权,赚来了战略资源,赚脱了美元的绑架。 这就是大国的清醒:与其抱着随时会爆的炸弹,不如换成能防身的钢枪,美债这“人质”,谁爱当谁当,咱们不陪了。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