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杨振宁的成就。 一个家族的开头,就是这么个小人物,小时候种地

点卯 2025-10-21 18:04:11

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杨振宁的成就。 一个家族的开头,就是这么个小人物,小时候种地,凤阳那地方出来的,叫杨家驹,太平天国一乱,这人机会就来了,一头扎进军队,打仗不怕死,曾国藩就把他提拔起来了,后来在李鸿章手下,干到四品武官,那地位可就不一样了,清朝的四品,放现在就是副厅,在地方上是能说上话的,买了铺面,也置办了宅子,一个七进的大院子,就在合肥那条街上,一份家底就这么留下来了,本来是种地的,阶层一下子就跨过去了。 往下传,到了杨邦盛这一代,书读了不少,家里人还指望他走科举的路子,民国突然就来了,科举没了,整个社会都变了天,想出人头地太难,杨邦盛最后客死他乡,眼看着这个家要败,可它没败,杨邦瑞,他弟弟,这个人把家业给稳住了,还把侄子杨武之给带大了,杨武之是块读书的料,出国留学,一路念到博士,学术圈的路子都给他铺好了,一个家族里头那种自我修复的能力,谁倒下了,后面总有个人能接上。 杨武之成了中国第一个数学博士,在清华大学教书,还去美国留过学,后来科技教育这条线,他算是站稳了脚,到了杨振宁这一辈,拿了诺贝尔奖,搞物理的,那个标准模型里头都有他的贡献,晚年回到国内,中美学术交流和创办中科大的事都扛在肩上,你想想,要是几十年前家族那个底子没打好,他连安庆中学都进不去,更别提去昆明的西南联大,去美国的机会更是想都别想。 你这么回头一看,杨家这一路,碰上战乱,社会制度翻天覆地地变,父亲早早没了,南北到处逃难,可家里总有人能顶住,有人能守住书本,有人能让后代考出去,那个能出人才的环境就没断过,最开始的那一下,就是曾国藩不看出身,敢用人,老杨家命运的口子一下就撕开了。 说白了,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杨振宁,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谁都知道,学术资源不是曾国藩给的,可那个阶层往上走的机会,是他给的,让一个普通人家变成了“能出读书人的家”,这不只是一次提拔的事,是把整个家族都送上了一条新的轨道。 换个思路想,要是杨家驹没赶上乱世,没去当兵,没被提拔,他们家就那么普普通通过日子,一场战乱过来,说不定整个家就没了,杨振宁这个名字,芝加哥大学的校友录上,也就不会有了。 你这个思路,理得挺清楚,不是那种瞎编的故事,是真能看到一个制度怎么带动一个家族,一个家族又怎么帮着一个人走出来,最后那句话,直接能当标题用,把整篇文章都顶起来,“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杨振宁”,话虽然糙,但理一点不糙,比看家谱都管用。

0 阅读:309

评论列表

高阳

高阳

3
2025-10-21 21:19

曾狗什么热度都要蹭,典型的屁股下一把屎不自信。

三水青

三水青

2
2025-10-21 21:23

首次听说

点卯

点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