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杜聿明魂归陕西米脂故里,已经年迈的儿女将他和夫人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迁回了老家。 陕西米脂那边的山坡,照片里就俩白头发的老人,一男一女,手里都抱着骨灰盒,山底下停着一辆北京牌照的车,父母的骨灰,这趟算是带回家了,现场没几个人,镜头里就他们兄妹俩,也没横幅,没搞什么仪式,杜家人心里头,这事拖得太久了,四十年,真是等得太久了。 杜聿明是1981年没的,骨灰一直搁八宝山,就没动过,都说落叶归根,这事儿一直拖着,也不是没人想过迁坟,杜聿明自己,晚年嘴边上老挂着一句话,“我想回家,可我不敢回”,他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他太清楚自己是个什么身份,抗战那会儿,硬仗是打了不少,军功也有,可后来呢,“败军之将”,路走错了,他怕回老家,不是怕别人戳脊梁骨,是怕自己心里那关过不去,觉得“对不起”乡亲。 这句对不起,不是对不起谁,就是对不起生他养他的那片土,骨灰在北京一放就是四十年,真就是那句“近乡情怯”。 好多人想不通,人都不在了,骨灰回不回老家,多大点事,可杜聿明不一样,他当过将军,也当过战犯,后来又给了新身份,在政协做事,他在战俘营待过,放出来后身体就不大好了,住北京,家里人照顾着,脑子一直清楚,老问家里人,“要是我回米脂,老家人会怎么看我”,这问题谁也答不上来,谁也不敢打包票,说乡亲们肯定不会说三道四。 骨灰放八宝山,算是个挺体面的办法,既不是风光大葬,也没显得冷清,就那么放着,等着。 这一等,就是四十年。 2015年,他的儿女替他把这步走了,儿子杜致勇都87了,妹妹杜致廉也一把年纪,兄妹俩捧着父母的骨灰回了米脂,就在老宅子旁边的小山坡上,选了个地方,简简单单就安葬了,没搞什么排场,当地来了些人,也都不说话,就那么站着,看着骨灰盒放进墓穴,那天的风有点凉,黄土高原,雾气还没散干净,坡上的草都黄了。 有人后来问杜致廉,“你父亲晚年后悔过吗”,她说,“他最怕别人说他是败军之将”,这话听着轻飘飘的,可里头的分量,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杜聿明不是个草包将军,抗战那会儿,昆仑关,滇缅路,那都是实打实打出来的,会带兵,也会打仗,可到了淮海,被老蒋硬拽过去收拾烂摊子,三十万大军,最后亲手签了投降书。
2015年,杜聿明魂归陕西米脂故里,已经年迈的儿女将他和夫人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迁
点卯
2025-10-21 18:04:12
0
阅读:151
YZS
杜将军智勇双全,可是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各自为政,后期更是人心惶惶,根本不是解放军对手。